来源:《集邮杂志》2010年第8期 作者:李茂长普通邮资明信片及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因其发行量大、品种多,所以受到邮政用户与集邮者的特别关注。贺年有奖邮资信卡数量虽然没有来源:《集邮杂志》2010年第8期 作者:李茂长 普通邮资明信片及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因其发行量大、品种多,所以受到邮政用户与集邮者的特别关注。贺年有奖邮资信卡数量虽然没有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多,但与后者同时发行,因此使用者和收集者也比较多。然而,这些邮政用品在使用中都出现异化现象,如果不重视和纠正这种现象,将对我国的集邮活动以及中国邮政业务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 图1是2002年发行的上海“朱家角放生桥”邮资图普通邮政明信片,邮资图与邮政编码框之间的“中国邮政明信片”字样清晰可见。然而,它的制作形式及使用方法与邮资信卡完全一样。图中可见,该邮件的右边沿已撕去,左边沿与下边沿上的文字“请沿此线撕开”清晰可见,而标准的明信片既不需要对折后粘合,也不需要“撕开”,所以这是一枚被异化为信卡的明信片。 图1 图2是由哈尔滨市寄出的一枚印刷品实寄封的背面。60分面值的邮资明信片被异化成了邮票使用,加贴的一枚10分邮票正好是外埠印刷品的起步邮资。虽然有些国家和地区允许将邮资明信片上的邮资图剪下来作为邮票贴用,但我国邮政部门对这种行为是明令禁止的。这件实寄封虽然并非将明信片的邮资图“剪下来”贴用,而是直接将整枚明信片贴到信封上,但如果按照相关规定推论,这也不应被允许。最简单的道理是,完整的明信片与剪下来的邮资图相比,重量要大得多,如果整枚明信片可以贴用的话,不如允许剪下邮资图贴用。
图2 这类的实寄封并非个例,让我们再看看图3这件实寄封。该封的背面总共贴了120分邮资,正好符合我国目前普通平信的邮资,但是其中有80分邮资来自封上所贴的马踏飞燕邮资明信片。或许有的集邮者会说这不是明信片,而是无齿孔“马踏飞燕小全张”,因为自2009年10月1日起,邮资明信片上不再印有“明信片”字样,这种邮政用品形式上的变化,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困惑。但是,更为实际的使用原因是图“便宜”。在邮市上,过去的一些专用邮资图普资明信片和贺年邮资明信片价格低廉,最便宜时甚至只需1角钱就可购到,但却能够起到80分、120分的邮资作用。
图3 图4是一枚实寄邮品,我不知道应该称它是实寄封还是实寄片,因为它是用两枚60分面值的2004年贺年邮资明信片背靠背粘合而成的。在两枚明信片之间还可以夹带信纸一同实寄。两枚片共有120分邮资,以此看来,它应该是被当作一枚实寄封或者信卡寄递,但它毕竟是由两枚邮资明信片粘合而成的。
图4 邮资信卡综合了明信片和邮简的一些特点设计而成。集邮爱好者对邮资信卡的使用也都非常清楚。图5是一枚2005年贺年邮资信卡的实寄品,由于信卡内夹带有印刷品,该信卡在长春市交寄时,经工作人员验视后加盖了“印刷品”邮政副戳和“验视”副戳,并在验视副戳上手书克重。显然,经邮政工作人员验视过的这枚邮资信卡被堂而皇之当作邮资信封使用了。 图5 与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相似,每当春节过后,在市场上就能廉价购到贺年邮资信卡。有些大陆邮友与台湾地区集邮者通信时,会将邮资信卡一分为二,沿中心对折线撕开,成为一枚面值120分的邮资明信片和一枚无邮资明信片。图6就是这种用邮资信卡改造的“邮资明信片”,再加贴30分邮资后航空实寄到台湾地区。
图6 目前,上述邮资明信片与邮资信卡的异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中国邮政取消在这类邮政用品上印刷“信卡”、“明信片”字样后,更是让这些功能不同的邮政用品在使用上相互混淆,甚至部分邮政窗口的服务人员对邮政用品的使用和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图7是驻南京某部队自制的无邮资信卡,通过邮局加盖邮戳、收件局盖落地戳,实寄到收件人手中,使其成为不应出现的免费邮件。可见,邮政部门对这种异化现象带来的后果应引起重视、加以研究。
图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