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1|回复: 0

齐白石 《和平颂》创作始末 ——十四位老画家向世界和平大会献礼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6905
发表于 2014-5-2 1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白石 齐白石 《和平颂》创作始末 ——十四位老画家向世界和平大会献礼

  今年是巨幅国画《和平颂》创作55周年纪念。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术创作与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密切相关是一个显著的艺术现象,于是大型命题创作不断出现。这些创作极致地发挥了优秀画家的智慧与专长,其中由齐白石领衔,14位著名画家合作的《和平颂》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作。这些代表当时最高艺术水准的画家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国画。

  1955年6月22日至29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隆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成为被邀参会的主要国家。当时1953年朝鲜战场停战,1955年4月万隆会议又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的身份被邀出席大会。对此次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派出了由各界知名人士45人组成的代表团。茅盾任团长,陈叔通、廖承志为副团长。临行前,周恩来总理于6月7日为代表团作了重要讲话:“在大会上,新中国以什么样的面貌登上世界舞台,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等成为筹备工作的任务之一。”郭沫若、廖承志、楚图南一起商定,为响应美国著名画家安东·里费勒吉尔的建议“让全世界进步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艺术而对世界和平大会作出贡献”的提议,决定邀请我国当代书画名家14人,合作以和平、友谊为主题的巨幅国画《和平颂》。他们是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龄、马晋、徐燕孙、杨敏、王雪涛、吴一舸、张其翼、田世光、段履青。

  14位具有民族气节的画家代表

  当时国家选择书画名家时强调“具有民族气节”。因为中华民族受日本帝国主义八年侵略战争之苦,八年抗战中既有血洒疆场的民族英雄,也有投敌卖国的民族败类。在“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爱国人士以各自不同方式进行了反抗,具有民族气节的艺术家尤令人崇敬。

  抗争时期,齐白石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家居。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宜铁吾过生日, 齐白石老人被迫作画。老人就以螃蟹为主题,题款“横行几时”;老人被迫为日本司令长官作画,便绘制不倒翁,题诗是“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何香凝是德高望众的革命老人。20年代中期,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尔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又背叛革命,抛弃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何香凝悲愤交集,坚决与南京政府决裂。其间她与柳亚子、经颐渊、陈树人等组成寒之友社,吟诗作画,抒写胸中积愤。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辗转流涉于上海、桂林、香港之间,向人民宣传抗日,同时卖画募捐筹款,支援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她心境欢快,作画不辍,即使耄耋之年,仍以惊人的毅力,创作许多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巨幅山水画。

  陈半丁特别治“强其骨”、“不使孽钱”两方印章,表现其铮铮铁骨。八年抗战,他辞去北平艺专教职。1947年,国民党请他到南京办画展,被他予以拒绝。1949年,解放军包围北平,城内粮食供应紧张,傅作义将军曾来看望,他直言和平解决北平。新中国成立后,陈半丁迎来了创作的又一次高峰,画兴更浓,笔毫更健,用夸张的手法、浪漫的情调,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受到广泛的赞誉。

  于非闇曾到故宫古物陈列所(今故宫博物院)工作,临摹、研究了故宫收藏的大量绘画,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他担任过古物陈列所附设的国画研究馆的导师,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华北大学、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新中国建立后,他相继担任了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画师、副院长等职。

  汪慎生为人忠厚正直,为画界著名的“老好子”。汪慎生先是加入中华书画会,研究六法,初学山水,虽无师承,但熟览古代名作,精心领会;后遨游雁荡、沧浪、烂柯等诸名胜,画学大进;上个世纪40年代被辅仁大学聘为美术导师,屡次举行画展,每次展出,售卖一空,蜚声京华。

  李瑞龄曾历任北京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平美术学院、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大学国画系讲师、主任、教授之职。建国后他就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专职画家。

  马晋早期从金北楼学画,擅长画马,宗法郎世宁,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30年代初他创作的一幅马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状。五六十年代,他更在马、牛、花鸟画中完善了自成一家的工笔写实风格,推出了工写结合的小写意。

  徐燕孙在中国画坛上可说是位颇具影响的人物画家,徐燕孙先后师从于人物画家管念慈(清庭画院馆长)、俞涤烦成名之后,主攻人物画;曾在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任教,被誉为中国人物画“北方画派”的著名画家。1951年,他调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连环画、年画的专业画家。

  北京“湖社画会”杨敏的工笔花鸟画是一绝,引来如潮好评:“由苑体画之工整,得文人画之生动。”其“没骨花卉”菊花翎羽,双勾花鸟,上承宋元之传统技法,下接明清写意之神韵,或清新淡雅,或富丽堂皇,摇曳多姿,细致入微,空灵飞动,书卷气十足。其中杨敏的菊花更是堪称一绝。

  日军占领北京后,王雪涛也毅然辞去教职,以鬻画、课徒为生,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就在这一时期,他上追徐渭、陈淳,在传统的学习上深入钻研,又拜齐白石、陈半丁为师,在技巧上逐渐成熟。20世纪中国花鸟画坛名家辈出,群星荟萃,王雪涛是继吴昌硕、齐白石到潘天寿之后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他能独辟蹊径、自立门户,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创自己的艺术风格面貌,对当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一舸曾任京华美专、北华美专国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

  张其翼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花鸟画家。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称其为“近代花鸟画的天纵之才”。他是近代画坛北派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花鸟画教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田世光才华早露,青年时代即在北平画坛享有盛名,30岁时拜在张大千门下,成为入室弟子,深得大风堂真传。从此他的绘画艺术达到更高境界,深受徐悲鸿先生及艺术前辈们的热烈推崇和好评。

  段履青自幼师承国画家王梦白、颜伯龙,擅长工笔花鸟画。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秘书处干部,河北美术学院讲师。

  《和平颂》的艺术魅力

  《和平颂》作品的主体是15只象征和平的鸽子(原作近景鸽子身长约25厘米),紧扣主题。7只飞姿各异,展翅翱翔在五彩缤纷的百花丛中与壮美的松石和溪流之间。其余8只形态各异地散落在地面的和平鸽,有的在花丛草地之上,有的在溪流巨石之间,错落有致。这些和平鸽或觅食、或休闲、或嬉戏。这种轻松、优雅的环境氛围的营造,正体现了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向往的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15只和平鸽以白色为基调,和作品配景中重墨的巨石、黑色的劲松和墨绿色的大片牡丹叶,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更突显出15只和平鸽。同时,配景中又利用多种不同的四季花卉、草木的表现,与巨石溪流相呼应,使画面整体具有了层次感。

  作品表现手法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双钩填色,没骨点染以及小写意的手法,既丰富多彩,又统一协调;既发挥了艺术家们的各自专长,又能使整个画面水**融、整合无间。画面情致朗逸疏松又精严不苟,满足了主题性巨幅绘画作品中应具备的整体气势,以及厚重、恢宏、强力的艺术特征。

  《和平颂》由14位著名书画家在中国美协旧址(北京帅府园),前后历时十天,于五月完成。郭沫若题写“和平颂”三个大字(每字约十厘米见方)和“一九五五年六月郭沫若题”,后钤印一方。旁款为陈半丁所书“为了对世界和平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拥护,一九五五年五月,我们14人作此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合作者依次题名,最后书“陈半丁题”,钤印两方。该画长398厘米,高201厘米,现存于对外友好协会。

  吴修平根据楚泽涵的追述,曾在《参观国宝—世界名画〈和平颂〉》中写到《和平颂》首发式选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召开,请新闻界与来宾参观了对外友协藏画,特邀楚图南之子楚泽涵教授讲解了《和平颂》创造经过。当时创作《和平颂》,由齐白石领衔,开笔画了笔墨遒劲的石头。他由于年事已高,画过后即送回家中。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何香凝画了焕发盎然生机的劲松;于非闇、李瑞龄、张其翼的工笔翎毛和平鸽;王雪涛的写意牡丹;汪慎生的菊花;马晋的翠竹;徐燕孙的兰草;杨敏的桃花和梅花;吴一舸的蝴蝶兰与溪水;陈半丁的藤萝和书法;最年青的田世光画了硕大的白玉兰。另外,据1988年发表的《工笔画家田世光》文中记载,和平鸽部分是由于非闇和田世光共同完成的。

  14位艺术家以此画表达中华民族向世界人民宣示拥护和平,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的良好愿望。此画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设色,细腻写实的15只和平鸽以及富丽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凡是见到此画的人士无不叹为观止,无怪乎取得了国际性的轰动效果。

  献礼世界和平大会

  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的有70多个国家,2000余名代表。《和平颂》在大会开幕式上展出时,征服了来自五大洲的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会场上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近十人被选为和平大会常务理事。郭沫若在大会上作了《为消除新战争的威胁而奋斗》的演讲。

  世界和平大会召开的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欢迎世界和平大会》的长篇社论。社论第二段中写到“中国人民的优秀艺术家们向大会献上了中国人民的礼物,题名为《和平颂》的巨幅大画”。社论中将此画作者誉为“中国人民的优秀艺术家”,将《和平颂》誉为“中国人民的礼物—国礼”献给大会。

  《和平颂》被载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大事记”1955年条款中,这也是中国画第一次录入大事记。《新中国美术文物大事记》(马继东等编著)中评价“1955年的《和平颂》拉开文艺外交的帷幕”。这是客观的历史评价。和平大会结束后,全国的主要报刊连续报道大会盛况及《和平颂》画作,时间长达月余。1955年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先出版了四开彩色版单幅《和平颂》(长50厘米,宽23厘米)。

  由于《和平颂》在世界和平大会上的影响,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评议委员会决定将1955年度的国际和平奖授予齐白石、居里夫人等四人。1956年9月1日,联合国特别授予齐白石和平奖的仪式在北京举行。周恩来总理出席大会;郭沫若代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美协,并以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会长的名义,向齐白石表示热忱的祝贺和敬意;茅盾代表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奖金评议委员会,致词并授予齐白石金质奖章、荣誉奖状和奖金。创作《和平颂》的大多数艺术家出席了颁奖大会。

  《和平颂》在世界和平大会上产生的历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各界人士对传统中国画的认知。《新中国美术60年——为历史留影》该文明确表示“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北京画院和上海画院的成立,中国画逐渐受到重视”。《和平颂》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传统中国画画家的人生轨迹。

  1956年,14位画家中凡不是中国美协会员者,均加入了中国美协。王雪涛等人增补为理事。同年,北京画院开始筹建,《和平颂》作者中多人成为筹建的骨干力量。1957年5月14日,北京画院成立。周恩来、郭沫若、陆定一、沈雁冰等三百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叶恭绰院长,陈半丁、于非闇、徐燕孙任副院长;王雪涛、汪慎生被选为院务委员;马晋任画院画师;李瑞龄、吴一舸、田世光等先后任院外画师。1956年,张其翼调往天津美术学院任教,1958年,李瑞龄、段履青先后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辞世。1960年8月9日,何香凝继齐白石后当选第二任中国美协主席。《和平颂》的创作团队包括了第一、第二两届中国美协主席;北京画院首任三位副院长,首批北京画院多位院内外花鸟画师。《和平颂》创作之后,在1956年5次印刷,民族出版社等也相继印刷出版了该作品。2004年,中国对外友协,为纪念该会成立50周年特印制了中英文对照的精美挂历,首页就是《和平颂》国画。2005年为纪念《和平颂》创作50周年,对外友协把该画印在贺年卡上,陈昊苏会长还赋诗一首《为和平奋斗的宣言》,并称《和平颂》为对外友协的“镇会之宝”。人民日报2005年2月8日专门进行了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2 21:27 , Processed in 0.0426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