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性化原票的发售方式。
个性化原票发行至今,已12年有余。这12年里,个性化原票的发行销售方式,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目前已经开启新的时期,即以预订票品甚至是年册票品的方式发行。对这四个时期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个性化原票的影响,这里简单分析如下:
第一时期,是以公司折为主要发行销售方式的时期。
从2002年如意开始,大致到2005年4月长城发行为止,三年内共发行个性化原票品种8个,以公司折为主要发行销售方式。同时,以邮局柜台破版销售为铺,少量开始贴用于总公司封片。这个时期的个性化原票的发行销售,大多数是以总公司版票折的形式进行发售,折溢价不高(面值16元,售价在20元左右)。各地邮局柜台,有破版销售的情况,但总的看来数量比整版折数量少很多。这些品种,已经开始少量用于总公司封片贴用上,可以看到外交封、科技封等上使用这些品种的情况,但品种数量并不大。
由于整版折销售数量较大,且个性化原票为新生事物,市场初期有炒作,导致整版存量相对较大,而炒作很快就失败和个性化原票行情的多年低迷,这些品种后期也都有过打折期,打折消耗是它们的主要消耗方式,不同品种消耗量不同,这里暂不做深入分析。
第二时期,是由公司折为主要发行销售方式转变为总公司封片贴用为主要销售方式的时期。
这一时期,从2005年五福临门开始,到2008年和诣止,三年多时间共发行个性化原票品种9个。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发行的个性化原票,公司折的数量大幅减少,全国各地邮局,很多地方都没有到货或到货数量较少,很多早期爱好者在当地邮局买不到货。而所发行的个性化原票,开始大量使用于总公司封片中,老北京封、节日封、航天封等都可以看到这九种个性化原票的大量使用。到太阳神鸟发行时,总公司封片贴用的数量达到500余万枚,占发行量的比例高达50%左右。
分析原因,是因为行情低迷,且个性化邮票大量充斥市场,原票发行遭到市场普遍排斥,新发行品种折的销售方式很难完成任务,邮政被迫将卖不出去的大量原票使用于总公司封片中,既可以完成任务,还可以实现溢价。
这一时期的品种,破版销售情况仍存在,普遍硬消耗较大。硬消耗的原因,一是总公司封片贴用;再就是由于个性化原票已经被市场冷落和排斥,打折情况较严重,寄信消耗量较大。
第三个时期,是以产品票册为主要销售方式的时期。
这一时期,从2008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开始,到2013年一帆风顺止,历时五年。这一时期的个性化原票发行,一些品种公司折在全国各地基本没有,公司折的销售方式可能曾中断过一段时间,甚至2010年连个性化原票发行也中止了一年。2008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至2012年党徽发行的5个品种,全部为配合特定事件专发。这期间发行的个性化原票,以整版或方联、单枚形式放入产品册为主要方式进行发行销售。
分析原因,因公司折销量仍很不好,贴用于总公司封片的销售方式也较费事,但这段时间,产品票册销售开始火爆。于是,公司适应市场需要,将个性化原票改变为以产品票册为主要销售方式。直到2013年,公款消费被禁止,产品票册开始滞销。
这个时期的品种,有不少因大量使用于产品票册,导致软消耗量较大,分散沉淀较好,市场可见货源稀少,典型代表是亚运。但这一时期的品种,打折消耗量普遍较小,总公司封片贴用量也较前期有所减少。
第四个时期,是以预订票品甚至是年册票品为主要发行销售方式的时期。
这一时期,从《竹》开启。从《竹》的发行来看,公司折仍有,但溢价幅度较高,暂可见整版票不多,破版销售执行较严。
《竹》的发行,标志着个性化原票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自个性化原票进入权威邮票目录后,官方再一次以预订票品(甚至是年册票品)的方式确立个性化原票正宗集邮邮资票品的地位,个性化原票将逐步进入大众集邮爱好者视野,其自身特有的魅力与价值(设计精美、题材优且大众化、袖珍大系列、消耗量大等方面),将被大家逐渐认知和发现。
这个时期的品种,因预订一次性销售量较大,预计发行量将会有所增大。散票需求市场供远大于求,多数品种在发行期内估计打折可能性大些。版票与散票差价,后期品种,可能仍会出现较大差别(目前《竹》大块约0.75-0.80一枚,版票折合约2.0元一枚)。
总之,从个性化原票的发行销售方式转变的时机来看,都能较迅速的与市场形势发展需要接轨,说明邮政对个性化原票的发行,还是比较重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