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维持现代经济健康运行的血液。如何搞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
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包括股票、证券、债券、对冲基金等各种金融衍生品大量出现。由于美国多年来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繁荣和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就成了美政府的不二选择。在本世纪初科技泡沫吹破以后,美国并未在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上下多大工夫,而是放任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大量发放住房贷款,包括对那些明显不具备较强还款能力的人群发放所谓的次级贷款(次贷)。由于全球经济繁荣,逐渐吹大的房地产泡沫难以引起普通大众的注意,美国消费者乐观地认为房地产价格不会大幅度下降,但凡事都会“乐极生悲”。各国经济都跳不出经济周期和经济规律的约束,过度的金融扩张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扳机“(trigger)就在于美房价高到普通购房人难以正常付银行”月供“的水平。顶峰过后就是回落。最后一节链条的断裂使得金融衍生品长链逐节“脱扣”,诸多投行的证券缩水,流动性由过剩很快转为不足,从而引发众多国际投行“接二连三”的垮台。由此看来,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致命的缺陷。过度地依赖自由市场调节和金融创新,不辅之以政府调控和适度监管,建立在复杂的模型和完美的数学测算之上的现代金融体系也有“马失前蹄”的一天。
反观中国的金融体系,刚开始全面开放,学习国外(特别是美国)先进经验,推行金融体系改革和创新的时刻,就遭遇到“百年不遇”的美国金融危机。我看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挑战是我们的路该怎么走?机遇是“总结经验”、“稳妥推进”。与美国正相反,中国可能是自由开放不够,而监管太宽太严,如今大量中小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不惜依靠“地下钱庄”借高利贷维持经营,民营经济如何才能快速发展?就业问题又何时才能解决?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如何推进包括金融体系在内的诸多改革,已成为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