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正值中国经济面临最大挑战之际,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启动相对较晚,在全球经济风暴下,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更应着眼未来。
全流通是朝前走一大步
《21世纪》:我们经常见到你对中国宏观经济、股市、房地产、公司治理等问题发表独到且引人深思的见解。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18年风风雨雨历程中,你认为哪些事件是里程碑?
谢国忠:全流通是朝前走了一大步。但全流通留下的弊端是三年后才真正实行全流通。接下来企业上市退市要从审批制转成登记制,把审批权从国家机关转移到交易所。这条路一定要走出来。
《21世纪》:目前股市已远低于你当初预测的2200-2500点合理区间,你觉得是什么造成的?
谢国忠:市场都说股市低迷,股市真的是低了吗?我说2500点的合理区间是在没泡沫的情况下。现在泡沫破了,表明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原来国企那么多盈利,现在都曝出亏损,说明(此前盈利)是泡沫引来的,而不是真的经营能力。
《21世纪》:经济周期下行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该如何调整战略?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企业纷纷倒下已成事实,那么一些周期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如何抵御寒冬呢?你对中小企业、大企业分别有什么好的建议?
谢国忠:现在最重要的是能生存,第一步是资金回笼。
过去十年中国水涨船高,一般企业的直觉是困难时候熬过去,等股市又涨了,就又有钱了——这是房地产开发商典型的心态。但这次是大调整,资金链很可能会断裂。所以第一步是回笼资金,降低杠杆。经济回调时,高杠杆最容易出问题。
第二步是在做稳的情况下,通过收购做成规模,或者收购技术。比如说在制造业方面,也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比如用直投,或者跟国家政府机关联手),到国外购买技术,提高自身实力;或者到国外买一个有困难的品牌,利用其销售渠道;或者收购一些同行业的竞争企业,把市场规模做大。大浪淘沙,能挺过去的公司都比较强,各方面都能上一台阶。
过低利率不利于经济
《21世纪》:你最近指出,相比美国,中国降低利率正面效应更少,负面效应更多。降低利率刺激消费的说法是错误的。你也曾提出未来金融市场改革应该以提高存款利率为开端,将存贷款利差降低到两个百分点,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你对目前调整存贷款利率调整机制、决策有何建议?
谢国忠:对!中国存贷款利率都低,利率低是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本点。一般存款利率接近于GDP增加速度,贷款利率高于GDP增加速度,不然的话就说明公司没效益。比方说,名义GDP 增加15% ,企业只能承受6%的利息,那么这家企业一定要死。因为潮水涨15%,这家企业却只涨了6%。
一些经济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资本成本低,地方政府培养一些企业,企业成为取款机,通过贷款维持。当利率过分低于名义经济增速时,存款人会轻信任何挣快钱的方式,从而出现大大小小的泡沫,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很大的危害。
央行和全世界一起降息,从政治上考虑,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重要国家。我觉得此次金融风暴后世界管理框架会有变化,这会让中国成为重要的15个国家的之一,就像联合国常务理事国一样。但低利率有很大问题。成本低会让企业热衷赚快钱,成长起来都是低效率的企业。
《21世纪》: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在你看来是否有整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谢国忠: 第一个股市要弄好。中国都是国有资本,大部分利用银行贷款, 所以风险资本哪里来?股市是风险资本的来源。第二个是把直投弄好,鼓励直投。
现在企业上市主要由政府决定,券商大多是国有的,这样的资本市场没有效率。只有股市和直投活跃了,能够自己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提高金融系统效率。
《21世纪》:这次经济危机,全球央行集体采取注资和降息应对金融危机,中国应该从这场危机和危机的处理中学习什么?
谢国忠:第一个是加入世界,配合世界经济的调整。一定要加入世界主流,成为世界决策层面的成员,长线来说具有战略意义。
第二个中国自己经济要稳定。我提过三个建议:第一是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第二流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工业产品的需求;第三加快基础建设稳定经济。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做出结构性调整,使得中国能够和发达国家互动,互相贸易、互相投资、能够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心,提高经济地位。
美国监管模式应该改变
《21世纪》:之前,全球推崇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认为混业是大趋势。现在有人认为引发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国会在1999年取消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界限,让有风险和无风险的银行合在一起经营,最后出现问题。你对此问题如何看待?
谢国忠:美国的问题是过于deregulation(解除管制)。很多监管条文都是在美国2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经验。金融体系最大问题是杠杆有放大风险的效应,所以要有细文,明确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这十年来很多监管细文都拆了。
为什么说混业经营有优势?是因为投行可以取得存款。但投行怎么可以拿存款去赌?存款是国家担保的,为什么国家要为投行承但风险?
现在投行都想取得存款,因为投行一边短期债务,一边是风险资产。现在短期债务转不过来,投资者到期要拿钱,资产却卖不掉,所以投行就觉得自己这个模式不如银行。但存款怎么能去支持风险资产呢?
《21世纪》:投行改为商业银行集团,对此你赞同吗?
谢国忠:我不赞同,美联储想把投行改变成商业银行想提高市场对他们的信心,认为投行成为商业银行集团后,破产后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但这招也不成功,成功了几天市场又没信心了。
《21世纪》: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管理层和金融机构均以美国模式作为学习借鉴的对象,当华尔街五大投行先后倒下后,我们似乎失去了方向.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业务将走向何方?中国投行业务是否只能做传统的承销业务?
谢国忠: 银行代销理财产品其实危险很大。投资者购买的时候都说由银行担保,其实根本不是,我知道好多例子是这样。银行没办法自己控制风险。国外跟客户谈时有录音、录像,我们还没这个,到时候两嘴说不清。
银行要做私人理财服务是可以做的,问题是怎么做?销售人员推销一些理财产品会受利益驱动,因此银行要做录音、录像,必须要控制风险。
中国投行经纪业务都可以做,委托理财也可以做,但不可以去搞借钱去炒这个模式,杠杆要有限制,这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