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3|回复: 0

用自由意志拯救抑郁心灵

[复制链接]

544

主题

1545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814
发表于 2009-2-28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自由意志拯救抑郁心灵

很多时候,抑郁可以理解为内在生命动力的消失。

  26日,河北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的一名女生跳楼自杀。据报道,这位女生是河北石家庄人。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位女生的自杀,可能是此前一起自杀事件的连锁反应。

  这起自杀事件发生在石家庄学院,该校一名来自威县农村的大三女生刘伟前不久自杀身亡,并留下了多达10万字的日记。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

  刘伟自杀一事引起了广泛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在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就此发出感慨,并称将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与服务。

  王亚栋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严峻。

  河北石家庄是我的家乡,所以这两起自杀事件尤其令我心痛。并且,我也来自农村,而我们村庄现在的大学生比我那时多了很多,但每年都有人找不到工作。

  然而,找不到工作真的是刘伟自杀的主要原因吗?           (本版文字  武志红)

  信念才是自杀的根本原因

  刘伟为什么会自杀?

  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找不到工作。刘伟是一名大专生,大三毕业的时候,而她的日记中以下一些片断显示,找不到工作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果我没有上大学,可能会遗憾一辈子,而现在上了大学,快要毕业了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更觉得遗憾。”

  “逃避现实,是最无奈、最懦弱、最愚蠢的表现,而现在的我却一味逃避。想辍学,可又一想,亲人、邻里会怎么看,堂堂正正一个大学生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面子又往哪放……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不出来了,总想一直睡着不要醒来,因为醒来就要面对现实。我该怎么办?自己已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

  “不能再这样折磨自己了,再这样下去非得崩溃不可,总是胡思乱想,害怕找不到工作,心里总是一百个担心,结果,恐怕什么也干不成,一无所用。”

  “在别人看来,你们大学生都可以找到一份舒适的工作,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真正做了大学生才知道远非如此,工作是何其难找,未来又是何等渺茫。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报道称,刘伟春节期间都没回家,一直在忙着找工作,但没有结果。并且,不仅是毕业后的正式工作难找,甚至假期找一个兼职都不容易。2008年暑假,刘伟想做兼职的话务员,去了发现有200人报名参加。

  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很现实的因素,而且加上大学严重扩招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令作为一名大专生的刘伟找工作的压力比以前更大。

  不过,这一切仍是诱因而已,而不是令刘伟自杀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在她的心里。 

  心理治疗中有一个著名的ABC理论。A是Affair(事件),B是Belief(信念),C是Consequence(结果)。通常,我们会以为,是事件直接导致了我们一些行为或情绪,即认为是A直接导致了C的产生,但其实,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导致了我们这些行为或情绪的产生,也即是B导致了C的发生。

  在刘伟自杀一事中,C即自杀,而A则是就业压力大,至于B则是她自己的内心。通过对她日记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她内心的一些东西令她最终选择了自杀。

  我没找到刘伟的整本日记,只是看到报道她自杀一事的媒体对她日记的摘录,而这些摘录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处处都是自我谴责和自我否认;

  2.情绪非常低落;

  3.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来;

  4.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

  ……

  这些特点显示,她应该是有相当严重的抑郁。如果非要做一个诊断,她应该是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自杀前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她写道:

  “感觉好累,好累……每天都感觉不到生活的美好,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总是没有信心,没有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不知道前方的路如何,就这样消极地度日……再这样下去,不知道将是什么样的恶果。” 

  她的心声:我是一个奴隶

  去年国庆节期间,她做兼职,却连最简单的事情都做不了。对此,她写道:“本想利用十一期间搞促销,今天去商场学习,看似低级简单的活儿对我来说却是那么难,我连洗衣机的功能和型号都记不住,大脑完全迟钝了,连最起码的与人打交道都不会。”

  前一篇日记中的“很累很累”在她日记的其他地方也出现过,而“大脑完全迟钝了”以及什么都记不住,这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对于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及时改变他们的负性情绪,并适当改变他们看待事物的消极取向,但至少同样重要的是,去认识ABC中的B,也即抑郁症患者消极的内心世界。

  刘伟为何会抑郁呢?她的日记给出了答案。在自杀前最后一篇日记中,她写道:“要毕业了,我却不知道如何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成不了自己的主人,而是奴隶……”

  “每天都在做一些心不甘情不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总想着逃避,却又不敢逃避,硬着头皮去做,总是很痛苦,无助,都大三了,眼看就步入社会却变成了这样,实在是可悲啊!花着钱浪费着青春……可悲啊!”

  另外一篇日记也有类似的表达:“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今我的大脑好像失控了似的,每天过着不情愿的生活,一看到课本就头疼,想着挣钱之类的,而且压力特大……” 

  这两段文字综合到一起,可以看到刘伟最核心的一个矛盾:做自己,还是做别人。这个矛盾的意思是,学习和找工作这些看起来正确的事情,并不是刘伟心甘情愿要做的事,而是她迫于压力不得不做的事。她做这些事,是在执行别人的意志,而非她自己的意志。

  那么,她自己的意志是什么呢?这在她所有的日记中,只有一丝很微弱的表达“每天压抑着自己,想要出去疯,出去喊,可又不知道该向哪……”

  做自己这种内在的动力太微弱了,甚至微弱到连自己都找不到,都感觉不到这种内在的动力,我想,这就是刘伟抑郁的含义了。

  其实,太多孩子的自杀首先是“精神上被杀死”。先是父母,然后是学校,随后是整个社会体系,不断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而给孩子们留下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他们的意志得以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少,这就是“精神上被杀死”。

  当“精神上被杀死”后,一个人就会觉得,他的动力消失了,他对一切失去了兴趣。虽然他意识上知道,必须学习,必须工作,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才算是一个正常的人。但是,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发动机熄了火的汽车,已很难启动了。

  伴随着动力感消失的,是虚无感,是无意义感,会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而且会有不存在感。看起来,自己是活着的,但自己都感觉不到那种踏实的存在感了。

  这个时候,如果外部世界再多一些压力,这个人就会走向自杀。但自杀只是这样一个过程的最后结果,而这个过程,已经进行很久了。

  如果明白了这一切,就会明白刘伟的感叹“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人的自由意志无比重要。同样一件事,如果是我选择的,那么会动力十足,但假若是别人强加给我的,那么就会是一种压力。用刘伟的话说,前一种做法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后一种做法是“做奴隶”。试问,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在学习上“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一切动力源自内部

  从表面上,导致我们做事的动力分两种:从内而生的动力,外部传来的压力。但实际上,真正驱动我们做事的动力只有一种——从内而生的动力。之所以外部的压力看上去有效,是因为外部的压力会获得我们内在的认可。

  譬如,父母给我们压力,我们看似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去做事了,但其实,真正内在的动力是爱与恐惧。我们爱父母,不想让他们失望,所以他们施加压力会成功。我们恐惧父母不爱我们,所以一样会在他们的压力下去做事。

  这个道理可以引申到很多地方。现在,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比大人们累多了。

  这种变态的局面,是我们整个民族目前面临的最巨大也最可怕的问题之一。假若这个局面不能得到改变,我可以断言,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孩子们自杀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这可能将是“精神上被杀死的一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29 12:40 , Processed in 0.0414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