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及面向海外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是制约人民币走向国际的现实因素 自2008年年底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以降低中国经济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这些举措从外向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国际货币体系重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三个层次也构成了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球金融新战略。 在国际货币体系重建方面,周小川行长在3月下旬建议成立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来取代美元的核心地位。尽管在G20伦敦峰会上并未集中讨论这一议案,但该峰会在达成对IMF增资协议的同时,也提出新增SDR(特别提款权)发行与重新分配IMF份额及投票权,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对国际金融领域的规则制订产生重要影响。 在区域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东盟10+3的货币金融合作,试图在清迈协议与东亚储备库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2009年2月22日,东盟10+3特别财政会议在泰国普吉联合公布了《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将东亚共同储备基金由800亿美元提高到1200亿美元,提议建立独立的区域监控实体,并将共同储备基金的使用与IMF条件性贷款的挂钩比例从目前的80%进一步降低。这一行动计划标志着东亚区域金融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近来中国政府最令人瞩目之处还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在两个领域内平行推进。第一是实施跨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试点。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