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炒金人 “难怪各国政府不喜欢黄金,因为黄金价格上升时,等于告诉全世界它们正在贬值货币。” ——理查德·罗素 ,《道氏理论通讯》 撰稿·刘 满(特约记者) 自2002年进入股市以来,张群完整经历了中国股市的4年阴跌和2年暴涨,多年熊市练就的谨慎操作风格,直接使得他在暴涨的“次高点”、2007年春节前最后三个交易日里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清空手中所有证券账户,停止自己的“小私募”操作,转投黄金市场。 今日看来,这个决定给张群带来的收益就是:避过了2008年股市65%的大跌,同时在黄金市场里,大赚30%。 从事金融分析与投资工作的张群,在意识到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恶化趋势短期难以消弭之后,即最大比例地压缩了手中所有证券类投资的操作,并且从2008年中期开始,从每个月的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逐月买入实物投资金条,作为规避经济风险的保值工具——随着金融危机的恶化,张群买入的比例不断加大,并发动了所有向其咨询投资建议的客户配置实物黄金资产。 这样的“定投”计划运行到今年5月,以今年出现的两个市场的最低点至今年最高点的反弹涨幅计算,张群错过了证券市场40%的反弹,赚得黄金市场30%的涨幅——加上去年一年“侥幸躲掉”的65%的证券市场系统性下跌风险,张群稳赚了! 在今年3月美国颁布一项救市政策之后,张群看多黄金的理由更为坚定:美联储3月18日宣布一次性向市场投放1.05万亿美元的货币供应量,其中7500亿美元用于增持房利美、房地美两家公司债券,3000亿美元用于购买长期美国国债。这次被媒体称为“救市杀手锏”的“印钞机政策”,成为所有人担心通货膨胀的集中爆发点,自此,全球各种可能的避险工具,如贵金属、大宗商品市场一浪接一浪的连续上涨正式展开。 “盛世珠宝,乱世黄金” 据张群介绍,其离开股市转投黄金市场,开局并非一帆风顺。 从股市“撤走”之后,张群细心观察和分析了各种避险投资品种很长一段时间,才最终决定购买实物黄金(投资金条),孰料,一进场就被深套,“半年未得动弹”。 2008年7月初,张群开始买入第一笔实物投资金条,数量不大,7个交易日后,国际金价冲上调整后的第一个高峰,达到988美元/盎司。但好景不长,国际金价随后开始大跌,从最高的单价988美元跌至681.45美元。 虽然出师不利,但是张群坚持了自己的判断。在此期间,张群逆势开始了自己的“小定投”计划:每个月领取工资后,次日就到金店购买数量不等的投资金条(非首饰类黄金)。“这只是我个人的投资计划,至于听取我的意见而去买黄金的客户,我就不了解他们具体买了多少了,如果是定投避险,都是根据个人的收入水平来计算的,我建议是20%-30%,但是如果有过于悲观的客户愿意多投,我也不拦!” 张群认为,全部收入的20%-30%的资产如果可以保值,或者升值的话,“应该可以抵消掉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折价损失”。 从2008年7月份开始,张群的“小定投”计划一直严格实行着,其中有两次国际金价急跌机会,张群都适当地加了仓,多购进了一部分,并且每次“都侥幸赌对”:急跌之后,均有幅度不小的反弹,高位被套的损失,张群都通过低位加仓的方法,全部赚回! 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张群虽然是金融科班并且在金融市场工作了多年,其依然还是未能摆脱祖辈在理财观念上对自己的影响。“盛世珠宝,乱世黄金”之类的传统投资观念依然在其心中根深蒂固。 “经济危机大爆发,其实也是一种乱世的形式,而且,这个乱还是直接发生在自己的钱袋子里面的,当然属于要严阵对待的投资决策了”,张群谨慎地对待自己以“避险保值”为出发点的新投资计划。 2008年中期开始,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出现高位久盘无力、逐渐下行的迹象,作为经济先行指标,比较擅长宏观经济分析的张群以铜为鉴,意识到经济可能要出“变数”。而此时中国股市已经连续阴跌7个月,到2008年6月份的时候,更是加速下行,此时再乐观,“煮熟鸭子嘴硬”的分析师,也承认了“牛市已远,熊市确立”的市场格局。 于是,在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不安中,张群开始出手购买实物黄金(投资金条),投资目的只为“避险和保值”。 炒金热 如果说张群专职从事金融分析和投资工作,有便利的条件接触到各种金融投资品,并且具备比较专业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在危机的时候,找到正确的避险工具,那么对于那些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是否就任由经济危机来给自己“剪羊毛”呢? 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云涛至今仍对发生在今年春节后第一个开盘交易日里,中金旗舰店门口排起的长龙队伍记忆深刻:从业务柜台一直排到大门外台阶下的投资者们,都是在黄金上“赚了大把钞票,等着来变现的短线客”! 发生“回购井喷”(回购是指金条的卖方按照约定买回投资者手中所持投资金条)的中金旗舰店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时的情形,“我们去年准备了1000多万的回购准备金,已经绰绰有余了,而今年我们甚至已经预先加码一倍,准备了2000多万资金。但是仅2月2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上午半天的时间,回购准备金就已全部告罄——就这一天,只旗舰店一家,我们就回购了实物黄金230多公斤,为投资者变现5000多万元!” 2月3日,这一数量似乎未见减少。“我们第二天又回购了70多公斤的黄金。节后两天加起来,300公斤的回购,近6000万元的回购额,而且这一数字还只发生在我一家门店里,可想而知,如果全国数据统计上来,将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这确实是黄金市场前所未有的新现象!”蒋称。 有卖的环节的疯狂,则上溯必有买的环节的激情。据蒋回忆,与“回购井喷”遥相呼应的,是去年曾发生过的连排五天长队“买金井喷”。去年10月份,黄金价格在170元(国内金价)左右低位徘徊时,公司门店的购金者“排了五天队”。 “五天时间里,我们一个旗舰店就卖掉了2吨黄金!”而金价随后的走势证明,170元/克的价位正是一个“筑底”阶段:在不到20个交易日后,金价开始连续向上跳空高走,绵延数月,今朝依旧! 让专业分析师出身的张群和中金旗舰店被访的领导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市场自发的“购金”队伍,对金价高低点的判断与对抄底时机的把握,“令人难以置信地精准!” 中国黄金为本刊提供的独家内部销售增长数据显示,2006年下半年开始销售投资金条,当年仅实现了3000万元销售额,2007年这个数字增长到6个亿,2008年则已经达到了25亿元。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个数字里面,“含黄金首饰的销售额,但是投资金条肯定超过20亿元了!” 中国黄金另一位参与数据统计的工作人员介绍称,2008年全年在北京地区售出的投资金条总量在5吨左右,而对于2009年,业内比较认可的预测值“应该在20多吨左右”。“这是一个实物黄金投资市场更深层次的巨大变化!”其认为。 金市新贵与旧绅 与以“避险保值”为投资指导思想的程洋相同,同样是频繁穿梭于各种证券金融投资市场的一些专业从业人员,也早于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后,悄悄转向黄金投资——这个在当前证券金融投资环境中,唯一的“非信用资产”。 王松林是个证券市场的“短线客”,在涨涨跌跌、是是非非的2007和2008年中,零敲碎打地赚了些“小钱”,于市场式微之下,“痛看资产缩水”,最终也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时候,开始分批买入黄金,“不求赚大发,只求能给我从股票市场赚回来的钱保个值!” 老王给自己的投资行为的定义是,“等于给自己的钱买了个保险”。 据一位要求匿名的黄金销售公司高管介绍,整个2008年,其接触到的从证券市场退出转而投资黄金的大客户,不下50人,“其中不乏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们”。 据其介绍,这些大客户中,有六成是在证券市场盈利后转投黄金,“来买个保险的”。从现在的金价走势来看,这部分人在黄金市场里,不仅买到了保险,而且全部“落听了(赚到钱的意思)”;另四成则是在证券市场中被深套,自觉解套无望后而惨痛割肉,把钱“扔进”黄金市场里“避险保值”。 而被其形容“在2008年里活得最辛苦”的基金经理们,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开始个人藏金。在浙江这个游资泛滥的地方,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依然跟记者大谈其在资产配置中黄金投资比例——虽然作为私募组合中的资产配比,其并没有持有现货黄金头寸,但是在期货市场上,对黄金头寸的操作收益,却占到他们今年以来基金的整体收益的27%。 “虽然从实物金和期货金、TD金、纸黄金的交易制度上来讲,机构避险并不一定需要购买实物金,但依然还有个人购买投资金条的现象。”这位高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