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的爆发性增长带给保险业的是喜忧参半。上周,《证券日报》保险周刊就目前市场状况下险资面临的投资收益上的压力,分析了行业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隐忧。本周,我们通过今年以来众多保险公司扎堆增资或发行次级债,从另一个侧面透视全行业高速扩张的内在冲动,及其在这种冲动驱使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积累。 7月5日,保监会批复,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6.3亿元人民币,增资0.8亿元;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10亿元人民币,增资2亿元。至此,天平车险和国华人寿成为今年以来我国境内第20家和第21家进行增资的保险公司,也使今年保险公司的增资总额超过110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4家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的计划获得保监会批复,总发行额最多将达到118亿元。 与去年保险公司融资主要集中于下半年不同,今年保险公司的融资热情仿佛在酷夏来临之前就已经燃起。 融资:112亿增资 118亿次级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保监会正式批复了包括阳光财险、人保寿险、信泰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共计21家境内各类保险公司的增资,增资总额达到112.03亿元人民币。 其中,增资额最大的是3月份人保寿险33.85亿元的增资,增资后,人保寿险资本金由54.17亿元增至88.02亿元。最袖珍的增资则数昆仑健康险的0.6亿元增资。信泰人寿则在半年内增资两次,增资总额0.92亿元。 这些公司中不仅包括了中资保险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还有国外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包括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日本兴亚财产保险(中国)、法国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3家,分别增资1亿元人民币、1亿元人民币和0.11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0.93亿元),增资总额近3亿元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