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卖空交易、成立政府机构收购不良资产、为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提供紧急担保……美国政府的这些行动总算为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线生机,然而,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美国仍亟需大量资金,以弥补政府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的损失,降低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寻求贷款拉动以外的增长方式。前路必将漫长而艰难,也许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寻找到出路。穷途急寻外援 来自市场的压力,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新办法来控制局面。本次危机祸起过高的杠杆率,这一现象尤其流行于华尔街经纪人的业务中。卖空者已经有意识地降低杠杆。他们减少了份额,造成市场恐慌,促使他们的交易伙伴撤离,继而导致的流动性损失使那些高度杠杆化的经纪人失血而死。显然,对卖空交易下达禁令,就可以让他们活得久一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科技泡沫破裂之后,华尔街放行卖空交易与对冲基金业的初衷,正是为了经济再度活跃;而现在,它们却重蹈了俄狄浦斯的悲剧——回到家中杀死了父母,占有了他们的房屋。 然而,技术层面的改动并不能改善经济基本面的糟糕状况。单纯依赖杠杆增加的商业不再可行,不可避免的去杠杆化或许会导致一场撕心裂肺的衰退。由于美国经济不敢投资的现状,当通常采取的国内各种债务之间的辗转腾挪已再无回旋余地时,印发货币变成惟一的出路。最终,这将致使美元的崩溃,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既然美国的每个部门都存在过度杠杆化的现象,那么,它们能从何处寻找资金,用来调整经济中的资本结构呢? 美国要应对危机,惟有联合起那些拥有10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国家。全世界都应为防止不幸后果的发生而走到一起,尤其是中国、日本、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这些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应与美国政府坐下来,一道商讨如何对美国经济重新注入资本,将其持有的国债等债券类的美元资产,转换为股票等证券类资产。 确保美国这场危机能够被顺利有序地解决,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有着十分现实的利益。如果美国不得不通过发行货币的方法来应对危机中的问题,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资产将遭受重大损失,并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可预测的衰退。 美国不断升高的杠杆率引导着过去十年间全球经济需求增长。其传统贸易伙伴的高额外汇储备、美国经济中过多的杠杆,正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现在看来,这两方面都需要纳入美国解决危机的办法之中。 此番“债转股”所需的资金规模是巨大的。一方面,美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已经从十年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3%,扩张到去年GDP的226%。同时,金融部门的债务在同期也从GDP的64%激增到114%。因此,实体经济可能需要相当于GDP再增长40%、也即55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一数额等于美国股市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其中至少一半的需求应该诉诸外国资本的注入。 金融部门资本需求的规模,取决于其去杠杆化(deleverage)的程度。实际需要的去杠杆规模可达5万亿美元到8万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不良资产。由于目前的总损失可能与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系统中的总资本数额相当,让外国投资者成为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的主要拥有者,也许是必然的选择。过去一年中,美国金融机构向全世界的国家主权基金卖出了少量股份。由于其他国家对这些机构毫无控制力,它们当然对其遭受的严重损失愤慨不已。而在今后募集资金的过程中,美国的金融机构也许不得不向外资出售股份令其实现控股。 排外心理作祟 美国需要改变其针对外来投资的政策。其对来自西方世界以外国家的投资抱有排外心理,这是寻求全球解决方案的最主要障碍。然而,鉴于美国现在仍然自视甚高,其国内政策具有明显的狭隘、排外色彩,这项对于世界各国都是双赢的建议,被实施的可能性却非常小。即使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其行为却好像最大债权国一般。也许,美国人还要吃更多的苦头才能转变态度。 而随着美国政府设立新机构接管不良资产的行动,下一步将是债务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的转移。理论上,出售不良资产将使流动性有所放松;但是买家是谁?谁又该为损失负责?在美国,大家各自的债务都已经够多的了,只有外国人可以为最终的“债转股”提供所需的股本。 然而,美国并不情愿接受来自非西方国家的资本,这样一来,也只有印发货币了。美联储为弥补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的损失,可以收购联邦政府发行的任何债券,必将导致通胀高企。而一旦外国投资者也开始抛售其美元资产,美国终将在这种内外夹击之下发生恶性通胀与经济混乱。 对于外国政府而言,为保自身免于如此窘状,将持有的美元国债变为股票,是在通胀期间保值的明智做法。美国股票的估价合理公正。它们也许会在近几个月中下跌,但其价值现在远优于美国国债。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应把如何保存财富作为首要的考量。 有趣的是,若其他各国如此行事,美国经济中的“证券—资本”短缺也将得以缓解,并推高债券收益率,进而使美联储减少货币发行量。 如此一来,也许拯救美国,还要看外国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