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饭很随意,爱小吃不爱大宴,很怕所谓的盛宴或正餐,晚上十点之后超饭时的晚餐多是在快餐店里解决的。我爱吃德州豪门集团下属的快餐店——永和豆浆里的“炸大排”,外酥内嫩。并且由于山东人实诚,饭菜给的量一般都比较大,豪门也是把“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当成他们做企业的内训。我对德州豪门的“炸大排”情有独钟,以至于上个月出访台湾和台湾人就餐也吃到“炸大排”时,我给他们开玩笑:正宗的在我们大陆,在我们德州,不信你们去一趟,尝尝就知道了,真的。从台湾回来后,豪门集团邀请我去讲课,我就把这一段加到讲课内容中了,我发现听讲的每位豪门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光芒,那是一种在自己公司获得肯定后从内到外闪耀的自信,当时我借题发挥,讲到了自信和可信的关系,讲到了品牌的“内圣外王”。
不得不承认,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里的我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所以我们在潜意识里流动着这种基因。什么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里,儒家将它发扬光大并将其思想趋于完善。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克己复礼为仁,”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在“外王”方面,孔子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修己以安百姓”。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内心不断的修养,才能达到内圣,成为仁人君子,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也才能够达到外王的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品牌的“内圣外王”遵循同样的先内后外的思想,我们文化中称为品牌两信,即对内自信对外可信。要赢得消费者的心,让消费者信赖,必须进行“内圣”修炼,即“对内自信”的修炼,没有自信的人对外是没有王气和霸气的。还是以“炸大排”为例,当我以客户的身份,甚至是一位有知名度的著名客户,在其内部向他们反馈他们的商品好时,炸大排的大厨师傅是最荣光的一位。当时我讲,这位师傅以后要挺起胸膛来走路了,但这成绩仅仅是一位师傅的功劳吗?绝对不是的,像豪门这样有一定规模且相当规范的餐馆业集团,他们的工作程序已都按SOP来操作,且每一个人的背后都会是一帮人,一群人在做支撑做后盾,一个小小的大排,其后面有采购、配料、质检等等一系列质量体系,还有卫生、上菜等服务体系来保障,所以“炸大排”的荣光,不仅仅是让大厨师傅感到荣光,更要让相关的每一位员工自信,使大家懂得一个团队可持续的动力是来自于大家。当团队自信之后,他们会更愿意改进创新,永和豆浆服务人员的服务会更加到位,这样在不断激励与被激励的团队他们也才会不断地使品种差异化,服务品质化,越来越赢得客户的心。最终“炸大排”的品牌成为永和豆浆的招牌,成为顾客不断累加的王者之菜。
我不知道豪门的朱老板是否有足够的“野心”走出去称王称霸(其在德州的各类饭店已占饮食业高端),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客户我已喜欢上了“炸大排”,并且因口味的偏爱认为德州的远好于台湾的,并且还撰文为他们做免费的宣传。试想如果多一些我这样的客户,他们怎么能达不到“外王”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