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中韩拟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是双向的货币互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按12月9日汇率计算),双方可在上述规模内,以本国货币为抵押换取等额对方货币。协议的实施有效期为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附:央行有关负责人就中韩本币互换事宜答记者问) 该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目的是向两个基本面和运行情况良好的经济体的金融体系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并推动双边贸易发展。该协议与清迈倡议下已有的互换安排相互补充。 双方同意探讨将互换货币兑换成储备货币的可能性及比例。 中韩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人民银行自此次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与其他央行签署的本币互换协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央行将积极研究与其他国家(地区)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建立类似的货币互换安排,以维护区域及全球金融稳定。 12月10日,央行还与日本银行、韩国银行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同意定期召开行长会议,并就区域经济金融形势和共同关心的有关央行的议题交换意见。声明提到三国央行决定建立中日韩央行行长会议机制,以加强三方行长间多年来保持的对话机制。中日韩三国央行行长间加强交流将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的货币与金融稳定。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表示,在G20的峰会上提出加强地区性的货币金融合作,这次双方货币互换的安排是落实区域性的货币金融合作以应对危机。除了增加双方的流动性,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可以提高亚洲地区在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清迈倡议”是指为增强地区金融稳定,“10+3”财长会议于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达成的协议。根据“清迈倡议”,相关国家可分别向“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投入一定金额的外汇储备资金。这样,当某个国家面临外汇资金短缺困难时,其他国家可以帮助其缓解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