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回复: 0

企业家,你的生命之树不该脆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29474
发表于 2009-1-14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年前,当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华尔街时,财富迅速从富人口袋里溜走,从大富大贵到一贫如洗就在一瞬间。1929年10月24日,道琼斯指数下跌了20%,股灾迫使当时纽约国家城市银行(花旗银行前身)总裁查尔斯·米歇尔从曼哈顿的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小时内,与他一道寻短见的还有另外10个投机者。

看不到希望的日子,自杀成了富豪们获得解脱的最快方式。80年过去,适逢又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企业家自杀的消息再次频频传出。美国历史学家狄克逊·韦克特曾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写道:“自杀主要集中在经济天平上的两个极端(尤其是地位较高的那一端),社会地位从高到低所导致的自杀,常常更甚于穷困本身。”

轻生的富豪们

德国时间1月5日,该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因不堪金融危机和投资失手的双重打击,卧轨自杀。

美国时间1月5日,该国房地产大亨斯蒂夫·古德在芝加哥郊外一片森林保护区内开枪自杀。

金融危机使默克勒亏损了13亿美元,而古德则是一位靠拍卖房地产市场起家的富豪,其所在的行业在次贷危机中受影响最重,其旗下的企业遭受致命打击。

这并非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仅有的两起自杀案,事实上,多个西方国家已经曝出富豪自杀的消息。

这些消息构成了一幅图景——上世纪大萧条时期的惨状又逐渐回到人们身边。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说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对富豪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压力,那么在中国,这种压力对于企业家来说也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

众多中国企业家已经习惯于企业每年的高增长,习惯于大量的出口订单,习惯于等待国家各种维护市场的措施。然而这些在2008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变化,企业家不能正视和适应这一变化者,有一些就遭遇困难,甚至走向绝路。

2008年,中国企业家的心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坠楼身亡;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自杀;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自杀;中谷糖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贵雄自杀……压力之下,一些中国企业家选择了放弃。

“成功人士往往会把事情的成功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获得自我价值感。或者是社会上觉得什么好,就去干什么,做得越好就觉得自己越成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丛中长期从事企业家心理抑郁症的研究,在《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他分析,由于企业和企业家之间已经融为一体,并成为唯一寄托,企业一旦出现经营低谷,企业家的压力就会增加。

从魏东在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可以看出他的痛苦:“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的严重,本想今年能放下工作,安心地休养,医治这种精神上的病症,但近期外部环境又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行,几乎时时刻刻地困扰着我……”

魏东身患抑郁症,而郑亚津、朱吉光、庞贵雄等则都是因为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企业业绩加速下滑,难以承受经营压力所致。

中国企业家面对“冬天”缺乏心理准备,会将“危机”视作企业经营的终点,而非常态。

快乐来源匮乏症

30年来,中国企业家经历了创业与守业的艰辛,在这个过程中,也常常是压力重重,但精神之弦集中崩溃的状况并不多。

金融危机的压力为何会如此巨大?丛中认为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面临的压力并不相同,其创业阶段,由于企业刚刚起步,创业者往往抱着放手一搏的心态,在困难面前能够从容应对,因为即使失败也“输”得不多。

创业成功后,企业家就开始面临着企业逐步超出其掌控的阶段。“企业像一个长大的孩子,逐渐不听父母的话。”在这个阶段,很多企业家选择把自己和企业彻底分开,享有所有权,引入职业经理人。

但也有企业家对于管理方式没有经过改变,也实现了成功,这一过程是企业家控制欲不断膨胀的过程。

由于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迅猛增速,同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各种商业机会不断涌现,因此这种凭借企业家一己之力,让企业获取成功的案例在中国是屡见不鲜的。

然而,心理危机被表面的繁华掩盖起来,随着企业不断做大,企业家的控制欲不一定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企业家会加强控制能力,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加压的过程。此外,外部环境急剧变化,随时可能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

因此,当企业进入第三阶段,管理者如果还在科学管理和个人领导之间摇摆,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等不景气局面,企业家和企业边界不清,将会导致企业经营压力全部转嫁到企业家一人之上。

“当企业成为企业家个人价值获得认同感的来源,那么企业家也就被物化,企业成功成为衡量企业家‘本人’成功的唯一标准。”丛中表示,这使得企业家的压力骤然增大,无处释放。

而一般心理健康者,其价值感的来源是多元的,业务爱好、朋友、家庭等都可以成为获取价值认同感的方式,“但有些企业家,其快乐来源相当少。”

魏东就曾在遗书中表示:“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而且长此以往会拖累得我的爱人、我的家庭不堪重负……”

丛中表示,目前企业家人群的心理疾病以抑郁症和焦虑症最为突出。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持久低落,兴趣丧失,意志行为减少,严重者会自杀。

危机不是终点

然而金融危机并不是终点,“危机里面并存着商机,我认为这个商机,人家不敢干的我敢干,肯定是个机遇,发财的机遇。我预计2009年两会结束以后,5月份左右,废旧市场肯定恢复到像2007年那样红火,我的预计是没问题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坚信自己的判断。

作为从事废旧物品回收的企业家,陈光标今年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由于废铜和废铁价格在今年大幅走低,价格变动极为频繁,陈光标因此在流通环节沉淀了70亿元,而就在此时,国有大型钢厂也宣布停止收购废铁,市场顿时陷入恐慌。

“当时对金融危机没有底,不过还是做了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决定。”这个决定就是继续敞开收购。

市场形势如此严峻,很多人怀疑这位昔日的慈善家能否继续撑下去。

2007年,陈光标以捐款1.8亿元成为国内慈善排行榜上的“首善”。汶川地震期间,陈光标又成为第一个驾驶60部工程机械开赴地震现场的企业家,开民间人士参与地震救援的先河。

不过,眼前的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不同,直到去年12月,陈光标仍在坚持,人们都认为,他很难看到希望。

这时,中央政府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方案出台,此后一系列的政策,让陈光标终于吃了定心丸。

在困境面前,陈光标选择了不慌张。他表示虽然经济危机还在继续,但就目前经营环境,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依旧不错;由于强大的政府存在,很多行业在经营不善时,还有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来扶持、拯救,相比较而言欧美等发达市场国家,由于市场竞争更为充分,政府在遭遇经济危机时,更多是袖手旁观的态度。

而纵向比较,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学院教授陈春花也告诉记者,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自己面对的危机永远是最大的危机。因此,改革开放30年来,很难说1978年、1992年、2008年对于企业家来说哪一年“最”困难。

“只能说每个时代能够披荆斩棘,创立出一个企业来的人都非常不容易,他们因为获得了较之常人更大的成功,必然面对与常人不一样的压力。”陈春花表示。

在陈春花看来,危机之下,像陈光标一样的企业家才是真正的主流,他们正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继续发展的机会,而真正选择逃避的只是少数。

“企业家自杀目前还停留在个案阶段,这一现象背后是成千上万企业家正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并且带领企业逆势而上。而后者可能更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意义。”陈春花告诉记者。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赵奕) neteas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15 20:10 , Processed in 0.0414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