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4|回复: 0

任志强:到底谁疯了 不是我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29474
发表于 2009-1-22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两会之后,媒体、网络上任志强三个字的曝光率大大提高了,最新、最响的称号大约是“老任疯了”。几年前,“人民公敌”的称号似乎已被社会共识,大约一些人仍认为这个称号还不过瘾,于是认为用“走火入魔”的“疯”来表达更有新意。

疯有许多种含义,有的人认为是人的精神系统出了毛病,称为疯,于是有了精神病院成为“疯人院”,应接受强制性的药物治疗。有的人认为疯是不顾他人或社会的感受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就像当年的伽利略。也有人认为疯是硬向明知不是路的路上闯,明知鸡蛋撞不烂石头反而会粉身碎骨也硬要去碰,说皇帝没有穿新衣的如果不是个孩子也一定会被人们称为是“疯子”。

拆字的人将“和谐”两字理解为:禾为食、口为吃,要人人有饭吃才能和善为言,皆可言为谐,要人人都能有自由的说话权利为谐,两者都满足了大约才是“和谐”社会。

但为什么中国很少有让人说话的权利呢?于是产生了网络给了每个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和舞台,任何人都可以在此发表言论,或者骂人与被骂。怕被人骂的人大约都不敢以实名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更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不怕自己说过的意见被人评论与指责,但遗憾的是有权利发表公开意见的媒体常常将记者或者编辑的意见强加于他人,并且扭曲发言人的原意、制造一个让人去骂的榜样,人为的树立一个社会批评的靶子,将舆论的环境污染了。那么就连网络这个最后的民主平台都可能会变成了乌合之众的噪音。

一位领导向我解释说:

媒体有公开发布信息的权力,于是在众多媒体相互竞争的市场中,也就出现了信息的饥渴症。当缺少信息、缺少竞争能力时,媒体就会创造出一些惊人的信息来吸引眼球和观众,借此来扩大阅读量或点击率。

当然更有记者之间的竞争,他们都在竞争中更想成为“名记”,也会有巨大的创造能量,将自己与名人、明事、名言联系在一起,制造一些题不惊人誓不休的新闻标题和曲解事实的编排。

而网络则也许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非实名制会让许多的评论与叫骂出自于同一个键盘,于是万分之五的敲打也许就会成为一片红色的海洋,但却并非是民意。

“两会”本是两个主体,本是相互不见面的两个会场各自独立的讨论,但许多媒体会巧妙的将人代会上的发言与政协会上的发言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同台辩论的场景。甚至有些平面媒体将不同时期的意见都放在一个时段,变成了面对面的辩论,然后再用电视的读报扩大这些平面媒体的错误,让更多的民众在这种类似于电脑制作、录像剪接的方式创造的信息上当受骗。

媒体可以跨越时空的将不同人的不同意见放在一个场景之中去创造,为什么不将去年年初的政策与当前的政策放在一起呢?因为公开的信息是难以骗人的。但北京“两会”是大多数人无法参加的,媒体有优先权,且民众只能通过媒体去了解两会情况的非公开场景,于是就给了媒体嫁接的机会。反正人物都是真的、会议也是真的、话也许是真的,骗起民众来也就更容易了。但不同的话题、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的意见表达,并不是背靠背或先后时间不一的情况下都能放在一起的,也许意见会恰恰相左。

公众的焦虑并非来自于某个人的言论,而来自于政府的政策,更容易被媒体逼疯了的恰恰是将政府的政策与批评意见对立起来的宣传。这种误导才会让公众更加焦虑于听不到真正的声音、看不到事实的真相,更无法确定未来的预期。

之所以我多忙都坚持写博客,重要的原因正在于博客是无法被断章取义的,用不着媒体去添油加醋,疯与不疯都任凭读者去理解,又何须记者来帮忙呢。未必记者就理解的对,不如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到底是谁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15 16:18 , Processed in 0.0391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