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外交是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新思路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孙立坚 胡景涛总书记正在出访亚非5国,温总理不久刚刚走访了欧洲四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现在也在出访拉美5国,中国主要领导层集中在最近出访世界各国引起了海内外高度的关注。至少在当前全球经济萧条时刻,我们又提到了和看到了中国威胁论、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的言行在抬头,这次领导层面的出访,对加强我们与世界人民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济合作环境,以及对外向型依存的中国经济最早走出全球金融风暴的阴影都将发挥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这场危机让中国政府和人民清楚地意识到,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和奥巴马新政府上台后的对华政策都表明美国正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建立政府干预的强势态度和新的保护主义的游戏规则(比如,要求购买国货等的主张),这必然会影响到今后中美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事实上,我们已经注意到新一届班子并没有再提中美战略对话的问题,而且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火药味也正在不断抬头,人民币汇率增值的压力在今年也会一浪高过一浪。所以,长期以来对美国消费市场依赖的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政府积极的救市政策虽然得到海内外绝大多数人的高度赞扬,但也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外国人士却说中国这一轮的振兴计划是想利用世界经济格局动荡的“乘虚而入”,称霸全球。而且,这种想法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华的苗头。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最高领导层的各国出访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从主动应对危机的这一视角上可以归纳出我们积极的全球经济战略的一些特征。 首先,向世界传递中国坚信只有加强多边的经济合作才能缓解世界经济失衡格局下美国刮起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的影响。而任何单边刻意的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结果只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规模不断缩小,经济复苏的时点不断拖后,甚至世界经济状况会变得更加恶劣。所以,这次我们开展积极的经济外交,就是通过与非美国家之间经济往来的强化来冲销各国前期对美市场的以来所蒙受的巨大冲击。建立起来的互相合作的经济关系,一定会产生“双赢”的结果,而不是什么中国为了掠夺资源、争夺市场、转嫁国内经济压力而采取的这轮“外交战略”。 比如,对于中非经济合作和交流而言,这已经是长期在进行中的工作,援非工程可以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今天在经济发达国家中的经济衰退必然会影响到非洲的经济利益,在这困难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帮助会产生长远的、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包括资源型工程在内的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也是两厢情愿,无可非议的。这次胡总书记的出访能够直接打破在我们背后挑拨非洲反对我们的卑鄙行为。 另外,与欧洲的合作,不仅是我们对美元主导的单边货币体系的反思结果,也是欧洲长期以来力图通过扩大中国经济的经济交流来与美国抗衡的这一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欧洲一些国家地区非常想摆脱美国对其出口产品的约束,从而发挥出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宝贵的财富效应,我们也在用好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和选择我们的外汇资产结构中欧洲对我们而言的重要的战略关系。尤其是在这场危机中,双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都在不断达成高度的共识。 当然,拉美国家长期以来因为北美贸易自由协定的关系,不论从地理上还是从经济的交流上都并不活跃,但是,中国和拉美的经济基本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在通过工业化和对外贸易促进本地区的高速增长。而且,拉美和东亚都在解决贸易大国和金融小国问题上遭遇过同样性质金融危机的冲击,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和外汇管理的经验教训。所以,今天当美国经济衰弱的时候,两个区域的新兴市场经济就必然都想借助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对方巨大的发展潜力来创造双赢的合作关系。中国汽车产品就在拉美市场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其次,这次出访也是通过这一届新的领导班子亲自来向世界人民介绍自己刺激内需的战略思路的这一开放性的交流形式,展示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大度的风范和谦虚合作的善意。从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能很好打消那些造谣中国政府想称霸世界的诬陷。并反过来能更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亲和力和由此带来更为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 最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中国并不认为区域一体化要比经济全球化模式好的看法。亚洲区域的合作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大家都以区域为中心来发展的话,又会产生一种新形式的贸易和金融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本地区资源有效配置和风险充分分散的最佳发展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世界各国的访问,打消了对方国家对中国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的种种顾虑和猜测(外界对中国这么巨大的经济体会不会在危机时刻采取闭门造车的发展战略出现了担心的言论!)。 总之,中国政府这次积极的经济外交活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经济的软着陆努力以及加强互相之间的信赖和理解都将发挥正面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中国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更具有战略思考的有效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