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6|回复: 0

中日汽车产业发展镜鉴

[复制链接]

3382

主题

3918

帖子

3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0499
发表于 2009-2-27 0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中国汽车行业正在雄心勃勃地向着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目标进发的时候,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看起来有可能会“粉碎”这一计划。经历了30年,产量从不足15万辆到2007年的888.24万辆,特别是经历了2002年以来1年增加100万辆的梦幻发展之后,在经济可能走向“萧条”之时,反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之路中的不足,正是时机。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汽车工业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一道,都曾被称之为后起之秀,走的都是从模仿、引进,再追求自主研发的道路。然而,与日本、韩国车现时的大行其道相比,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的中国汽车工业的模仿与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令人汗颜。在中国市场以外,中国车企的竞争力之弱,不得不让人对过去30年中国汽车工业所经历的发展路径进行反思。

  与当年同样为后发之国的日本相比,或许更具备可借鉴性。

  

  合资潮中“技术创新”的遗落

  1984年,在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生产北京吉普之前,在中国的道路上,跑的小型轿车大多数是进口的日本皇冠、公爵轿车。这一年,中国轿车的进口数量达到了34万辆,在这开始迅速增加的需求中,大部分是日本车。

  但在中国发展汽车工业所采取的合资之路上,第一波合资浪潮,主要是与欧美车系的合资,这一时期,合资企业包括北汽与AMC,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广州汽车与法国标致等。

  合资的初始目的,是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挡住“进口车”。在“红旗”牌轿车经历了“献礼”式的规模生产失败之后,自己模仿创造当时被认为已不能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道路取向,合资成了余下的选择。

  合资伊始,便开始出现“以市场换技术”的口号,在合资的条款中,“引进发动机技术”、“建设用于自主开发的技术中心”、“零部件国产化”、“5050股比”等等,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想拥有自己的汽车品牌的梦想。

  颇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汽车正在欧洲和北美畅销,法国标致、美国通用、德国大众等欧美系厂家,在经历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正饱受“省油”和“精益生产”为特点的日本轿车的挤压。欧美市场的失利,迫使欧美车系急于进入新兴市场,以减缓在本土所受到的压力。中国,便是他们选择的新兴市场之一。

  而此时,日本车正因为在欧美市场的畅销,并没有考虑到中国进行“本土化”的合资生产,正处在发展黄金时期的日本车企,认为无人能够抵挡他们的整车进口,他们正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市场使得像大众这样的跨国公司几乎独享了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15 06:16 , Processed in 0.0423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