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型流感的爆发无疑给虚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应做好“坏”的打算,假设二季度的情况不如人意,则有必要启动预案,给已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加码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从有“宏观经济晴雨表”之称的电力和运输看,中国经济正在微弱的复苏,但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加之甲型H1N1型流感的肆虐,更是让全球经济雪上加霜。“假设中国二季度的经济情况不如人意,则有必要启动预案,给已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加码。”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企业家》:您之前预测中国经济会走出一个“勾型”曲线, 一季度GDP增长6.1%,一些人给出了乐观的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底,您认为中国的经济何时见底? 贾康: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指标大致符合原来预计中的局面。数字表明,扩张性宏观政策的效力已在显现——从采购经理指数、经济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到用电量、汽车销售量、住房成交量、铁路运量、港口吞吐量,以及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的数据看,都是向好的,有利于恢复和增强信心。可是,外贸出口形势仍然很严峻,但月环比的降幅已明显收窄;信贷增量非常高,同时物价已处于低位,通胀压力消解,而通缩亦有望得到积极防范;从企业层面的反映看,部分大企业情况好转,一般企业、尤其外向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困难还在延续,但企业的预期已经有所好转。 从上述指标看,可以认为,我国受到外部金融危机冲击而滑入低迷阶段的宏观经济运行,正在接近底部或正在完成其触底,如果不出现极大的意外,当扩张政策对冲经济自身的下滑惯性后,国民经济有望在今年由“前低”转入“后高”,即实现触底后的回升。 《中国企业家》: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依存度较高的出口仍是负增长,从国际经济形势看,出口在今年内难以恢复,要实现中国经济8%的增长,宏观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贾康:结合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看,高外贸依存度情况下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经济,在下一阶段仍然具有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但随着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态势的企稳迹象,这种“不确定性”已不像先前那么大了。但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相机抉择”的原定框架不应改变,今年二季度的主要指标情况十分关键,需要对其密切跟踪观察,作“好”与“坏”两个方向上的准备。 《中国企业家》:全球经济刚现复苏迹象,甲型H1N1型流感又肆虐全球,这给全球的经济雪上加霜,中国如何做最坏的打算? 贾康:假设二季度的情况不如人意,则有必要启动预案,给已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加码。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这个决心最迟不应晚于6月末下定(那时有关部门应已能估计出二季度和上半年主要指标的大致模样),否则就晚了。 《中国企业家》:您一直说如果二季度的经济运行不理想,就应启动第二轮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是很多反对的声音认为,过多的投资会增加产能过剩,您为什么一直要坚持这样的观点? 贾康:从我们的调控经验看,1998年实行预算调整方案启动积极财政政策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后,在1999年,当一季度数据表明投资增长率明显偏低时,又曾实行了给扩张政策加码的预算调整方案,把年初安排的当年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提升到1100亿元;在2000年,当二季度看清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再一次实行了增强扩张力度的预算调整方案,把年初安排的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提升到1500亿元。今年,我们也有必要防患未然,作好政策储备预案,但政策中需动用的手段,不一定是单一的增发国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