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之下,因财富缩水而惊慌失措的中产阶层迫切希望获得一种安全感,经济学家因而被他们视为风暴中的灯塔。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一批以“赶场”为主业的“论坛经济学家” 谁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反周期英雄”?历史经验表明,在灰色压抑的萧条期,被人们视为“疗伤”良药的文化产业往往由于“口红效应”呈明显的“反周期”特征。然而,与中国明星经济学家一路飙升的“出场费”相比,前者仍稍显逊色。 不在论坛上,就在去论坛的路上,庞大的市场需求造就了一批以“赶场”为主业的“论坛经济学家”。 作为“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08年对于中国经济学家来说亦是极具挑战性的一年,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的“钱途”。 “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再难持守,世界上到处弥漫着混乱”,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因财富缩水而惊慌失措的中产阶层迫切希望获得一种安全感,经济学家因而被他们视为风暴中的灯塔。 殊不知经济学家擅长的往往是在牛市中“卖水”,熊市中充当精神按摩师,在实务操作方面未必有多少优势。 当然,对我们这个有着浓厚文人传统的国度来说,经济学思维仍不失为一种异质稀缺资源,若能借明星经济学家的号召力普及一些常识,自有其积极意义。不过,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现在很多经济学家出场的‘范儿’不逊于那些明星”。 学而优则“pop”未尝不可,不过须明确一点:明星经济学家的本质仍是经济学家而不是娱乐明星。忘记这一点,则可能陷入角色错位的误区。毕竟,人家之所以买高价门票,归根结底是希望能对自己的投资理财及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如果缺乏“含金量”不再“物有所值”,恐怕很快就会被“粉丝”们抛弃。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虽说经济学是一门强调经世致用的学科,然而今天中国经济学界似乎仍显得过于“关心脚下的事情”了。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社会又应以什么样的体制,使少数处于边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