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为什么 而对于联想来说,引入泛海是联想控股未来发展的第一步。 金融、投资,将是柳传志在人生的下半程关注的重点。柳传志复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时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后将把30%的精力放到联想集团,70%的精力放在联想控股。联想渡过目前的危机后,将会把全部业务放回到联想控股。 记者了解到,9月8日,联想还将宣布联想新战略,联想新战略将重点推出一个人及一个公司。此人是现任联想副总裁吴亦兵,重点推出的公司是联想控股旗下的直投公司,直投公司将由吴亦兵领衔。 这样,联想控股旗下六大子公司,即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联想直投、弘毅投资、融科置地,其领军人物分别为杨元庆、郭为、朱立南、吴亦兵、赵令欢、陈国栋。联想投资、联想直投、弘毅投资是柳传志关注的重点。 五位领军人物已众所周知,唯独吴亦兵从未走上前台。 事实上,吴亦兵一直是联想幕后最重要的人物。早年,其在麦肯锡任顾问,帮助制定联想的互联网战略、联想分拆战略、神州数码的IT服务战略。联想分拆后,任联想集团首席战略官,主导了联想并购IBM。 在联想系早期发展中,柳传志是总指挥,曾茂朝是政委,李勤是“总理”,而在最近十年发展过程中,柳传志是总指挥,曾茂朝是政委,吴亦兵则担纲总参谋角色,领衔联想智囊团,在联想系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神秘的是,吴一直隐身幕后。 此次吴亦兵浮出水面,标志着柳传志第二阶段的战略正式启动。柳传志的下半场布局也已经明了。 马志军认为,泛海集团参股联想控股,追求两方面的协同,一是中长期,二是中短期。从中长期来看,联想有很好的品牌,有完善的产业布局,柳传志也有足够的个人影响力,而泛海集团在金融、地产、新能源领域有足够的经验,两者可以互补、分享。 短期效应则是可以在业务上进行合作,比如共同投资一个项目,共同发展某项业务。 市场化联想 除了关乎未来产业布局,联想此次引入泛海,还可视为是联想改制路上的又一次表演。 马志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更重要的是,泛海还有体制的优势。所谓体制优势,即泛海集团是民营体制。 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体制,是柳传志引进泛海更重要目的。 在柳传志看来,如果不改变联想控股治理机制,不对联想控股市场化,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没有控制权,不能操盘决策,那么联想控股就不会灵活,反应就不会迅速,不能适应当下的竞争环境。 联想内部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充分市场化,完善的治理结构,全球化竞争,在未来是大势所趋。柳传志今天所作的一切,就是要让联想适应现在,或未来的中国商业系统,甚至未来全球的商业系统。引入泛海是第一步、接下来可能是上市,股份流通。 引入泛海集团,让人回想起柳传志当年对联想集团的处理。 当年,为解决体制问题,柳传志引进港商吕谭平入股香港联想。引入吕谭平之后,香港联想上市,再将北京联想业务整合进香港联想,实现上市。随后吕谭平出局,员工用绩效及奖金购买联想股份。截至2000年,员工持股会获得的35%分红权转变为股权。历时十年,联想创业者才持有联想集团股份,套现致富。 互联网泡沫时,联想集团股价达到60多元,联想为数众多的员工身家上百万、千万,是那个年代最疯狂的致富神话,远超后来的百度、阿里巴巴。 对于联想控股上市一说,马志军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得看具体发展状况。他强调说,泛海集团尽管持有29%的股份,但还是最小的股东,最终决策需要国科控股,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一起协商,看他们的态度才可能决定。 泛海集团入股后,国科控股、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及泛海集团分别持有联想控股36%、35%、29%的股份。但按照中科院对旗下企业包括联想集团改制的要求,所有公司的持股比例都要低于35%。预计国科控股将继续减持联想控股股份,而联想控股员工持股会、泛海集团有机会进一步增持,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马志军告诉记者,明天联想控股将宣布新的董事会构成,泛海集团将进入董事会。 目前,联想集团共7名董事,分别是董事长曾茂朝、副董事长柳传志、董事杨柏龄、董事邓麦村、董事李勤、董事朱立南、董事陈国栋。董事长曾茂朝、董事杨柏龄、邓麦村代表国科控股,其余四人来自联想系。泛海集团入主后,董事会结构将再次发生变化。 上述联想人士认为,泛海入股后,柳传志有了更大的制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