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待久了,很自然地想起老家。老家有父母,有梧桐,有菜地,有河流,有橘子林……
人群中,我是属于比较爱想家的那一族类。差不多从我记事开始,就想家了。很小的时候,离开父母去学校寄宿,在无助时常常想家;大学的时候,离开家乡去陌生的城市,在寂寞里常常想家;工作的时候,辛苦辗转地奔波,在孤独中常常想家……所有的情结中,想家是最浓、最深、最化不开的。
有人说,空间感和距离感是人生最重要的感觉。这话,我深有感触。童年的伙伴中,家住得最近的,感情往往也最亲近。“我们都是杨家村的,你们谁敢动一动?”“刘家庄的,跟我来,冲啊!”只是隔着一条木板宽的河,两个地方的小孩就毫不犹豫地打起来了,这是一生中难忘的记忆。
出远门后,想家时,虽然觉得距离远了,但家的范围似乎也大了,不是几排房子一两个菜市场,而是整个小县城!包括百货商场,包括三轮车,还有八角井、香花树,总之,想念是漫无边际的,逮着啥想啥。
一年前,好不容易筹钱买了房子,稳定下来,想接两老过来住些日子。可是,他们住了没三天,就要走,死死追问才知道是住惯了老家的院子,离不开那几只鸡鸭,没办法,只好送回去。
我骨子里是个乡下人,虽然通过念书奋斗成一个“城里人”,但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欲望的城市,我始终没有找到家的感觉。真正的家在远方,在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人为什么想家?我长时间沉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却没有找到答案。直到后来看到一幅水彩画:两个稚拙的小动物,一只是毛茸茸的花猫,一只是白净净的兔子,两个小家伙依偎在一起,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的一间小木屋。小木屋的墙上写着一行字:家是心之所。家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安放我们的心。
人为什么想家?原来在家里,有我们珍视的那一颗心啊。不单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更因为家是心之所,是安放心灵最好的地方。无论走在何方,无论走得多远,有家就有寄托,有家就有归宿。那一颗心能将时间和空间,忧愁和快乐,亲情和乡情,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连接在一起,包容在一起。
突然地想,许多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命运,叫做漂泊;而漂泊的人与漂泊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情结,叫做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