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13日 23:01 颜园园 梁晓云 新华网
中国科学家正在应用一项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如果这项技术能在中国大面积推广使用,可最终实现增加一亿亩耕地的目标,稳定中国18亿亩耕地的红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徐旭常近日在北京召开的“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生态建设—以及碱化土壤改良和荒漠化治理研讨会”上说,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利用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不仅可使大面积荒地变成绿洲,而且可使中低产田变为高产稳产田。 <i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same.eastmoney.com/s?z=eastmoney&c=18&op=1" frameborder="0" width="300" scrolling="no" height="250"></iframe> 迄今为止,这一技术的实施范围已经覆盖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西等中国北方有碱化土地的大部分省区,改良面积已达12万亩。 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中国盐碱土地面积约3500万公顷,其中碱土面积870万公顷。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原因,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燃煤电厂已开始普遍对燃煤装置加装烟气脱硫设备,预计2010年脱硫石膏量将达到2661万吨,每年国家都要花费大量资金处理这些废弃的垃圾。 清华大学盐碱地区生态修复与固碳研究中心能源陈昌和介绍说,自上世纪90年代起,清华大学开始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宁夏银川、吉林白城等地进行改良试验,效果显著。监测显示,改良后土壤和作物中的重金属和微量元素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的允许值,这项技术对土壤和作物都是安全的。 回忆多年前在银川市国营前进农场进行的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土壤试验,徐旭常说,刚做实验时,土地干结如水泥地板一样完全渗不进水。经过改良后,不施用任何肥料,种植的向日葵当年就获得丰收。 专家认为,盐碱地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通过盐碱地治理与利用,不断开发适合盐碱地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延长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如草牧经济链、新能源产业链、功能产品产业链、土地轮耕休闲产业链等,可实现盐碱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