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按照中间价浮动后,虽然不会大幅升值,但从长期看是缓步升值。
企业又将面临一次艰难的选择,是保就业还是保工资? 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通过价格、工资等若干中间变量影响到就业。 第一阶段。人民币名义汇率浮动后,国内价格水平尚来不及进行调整,将很快导致实际汇率同幅度升值。国内贸易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工资下降,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竞争力上升,从而导致我国净出口减少,并进而引起国内就业减少。 企业一方面通过内外价格水平等变量直接减少就业,另一方面也可通过降低工资、减少成本等变量间接影响就业。 第二阶段。经过一定时期人民币缓步升值,传导到货币供应和物价水平上。一方面,净出口减少将导致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外资企业获得的、以外币表示的收入和利润将减少,从而引起资本账户顺差的下降,最终导致国际收支顺差下降,并引起来自外汇占款渠道的基础货币发行减少, 由于此时名义汇率已经升值,但物价水平有所回落。和第一阶段相比,实际汇率将有所贬值,但仍会高于初始水平。这将引起国内产品的实际价格竞争力较第一阶段有所恢复,并导致就业相对第一阶段增加,但低于初始水平。这个阶段汇率升值对就业的冲击有所减弱,然而工资成本又面临上升的趋势。 第三阶段。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中长期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完成的。当人民币升值后,在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一定或本国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以人民币表示的、国内生产的贸易品出口价格将下降,并引起国内贸易品的国内销售价格下降,国内非贸易品价格将相对上升。 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将导致资源更多地配置到国内非贸易部门,也就是将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非贸易部门中,服务业比重远大于制造业比重,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导致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服务业就业的收入弹性一般高于制造业,对就业往往会起到扩张性的作用。 在人民币升值之后资源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转移的过程中,资本和劳动要素也随之向国内非贸易部门转移,转移过程将导致全社会的资本/劳动系数上升,资本/劳动系数上升也意味着单位工资水平提高。 单位工资水平增加提高了劳动者在国民分配中的比重,改善国内分配结构,增加对国内产品和劳务需求,并促进国内需求结构向侧重于服务业的方向转移,对就业增加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会导致就业发生“∪”型变化,工资发生“∩”变化,开始将导致就业总量减少,在经过较长的时间后,会导致就业总量增加;但另一方面会导致名义汇率升值就业量下降而工资上升,在长期内就业上升工资相对下降,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 从产业配置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随着时间推移加快上升;短期看从产品价格变化影响企业经营决策从而降低工资和减少就业,长期看汇率变动导致资本流动,从而降低到各产业的平均工资又恢复对就业的吸纳能力。 这样看来,人民币汇率应该发挥杠杆作用。不同的汇率政策安排对就业的传导机制是不一样的,对货币工资和其他目标作用也不相同。 事实上,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中国真正进入实质性的“调结构”过程,就是一个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反侧自消的过程。资源要素价格的改革意味着廉价资源时代的结束,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权利由政府回归市场。 这将进一步考验最大的民生问题:就业问题和工资问题 黑格尔说:既然认识是一种属于一定种类具有一定范围的能力,那么对于它的性质和界限如果不加以比较确切的规定,则通过它而掌握到的,就可能是些错误的乌云而不是真理的青天。 来源:_罗传银_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