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5|回复: 0

机构:10月CPI超4% 央行再次加息可能性增大

[复制链接]

6635

主题

9665

帖子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5902
发表于 2010-11-2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10年11月01日 07:43:15 中财网
  近日,各经济研究机构纷纷发布CPI预测。综合来看,各机构对CPI走势大致达成了几条共识:10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或超过4%,进而导致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增大;11、12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出现回落,但是中国长期通胀的压力正在增大。
  "10月份CPI可能向上冲破4%,达到4.2%,较上月上涨0.6%。"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向记者预测。
  鲁政委说,统计局50个城市主要食品旬度价格变动数据显示,10月上旬食品CPI环比将延续9月的上涨态势;商务部周度数据也显示,10月前半月,粮食和猪肉价格继续上涨,鸡蛋价格基本持平,蔬菜价格冲高回落。因此从各部委数据来看,10月食品CPI环比将继续为正。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则预测2010年10月CPI同比上涨4.1%。该所新近发布的报告称,就食品价格而言,10月绝大部分品种的价格较9月都有所上涨。就10月工业品出厂价而言,根据统计局的数据,统计的品种几乎全都上涨。
  另外根据记者收集的其它机构预测数据,美林证券预测今年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为4%,兴业证券(601377)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4%,中信证券(600030)预测10月份CPI同比涨幅为3.8%-4%,国泰君安证券预测10月CPI同比涨幅为3.9%,国海证券预测10月CPI同比涨幅为3.8%。
  专家表示,如果10月份的CPI同比涨幅达到4%或者更高,不仅意味着年内物价水平再次创出新高,也意味着央行很可能再一次的加息。
  "我们的看法是:如果CPI破4%,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鲁政委说,虽然10月份增长系数据预计会全面回落,但年内GDP达到10%已无忧,而全年CPI的预计也将在3.0%-3.2%之间。由于10月份CPI突破4%将是超预期的,这可能导致宏观当局认为当前物价可能已出现加速上涨苗头,零售数据的高位上升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判断。这可能成为再度加息的主要诱发因素。
  广发证券(000776)最新发布的报告也表示:央行10月27日公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让我们对年内是否加息的判断比较纠结。央行的措辞似乎对通胀仍然十分担忧,同时,乐观的基本面也为再度加息提供了基础,同时未来各种结构性的因素导致通胀中枢上移,也有必要再度加息缓解负利率的局面。
  汇丰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则对记者说,年底之前,在通货膨胀见顶之际中国可能还有一次25个基点的利率上调空间。
  机构大多认为,随着翘尾因素逐月快速下降,10月份CPI的同比涨幅将迎来年内的最高点,11月、12月将略有下降。
  "随着灾害性天气、产出缺口和工业品供给等多重通胀决定因素影响逐步减弱,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四季度CPI将平缓回落。"交通银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对记者说。
  他分析了四点原因:一是产出缺口扩大抑制整体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加大。经济仍处下行通道所导致的负产出缺口扩张从总需求层面决定了物价上涨压力将逐渐缓解。二是季节性因素造成的食品短期供给冲击逐渐消弭直接推动CPI见顶回落。三是全球经济疲软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具有持续性。四是正翘尾效应逐渐消退减缓物价上涨。
  然而,与年内CPI同比涨幅可能出现回落相反的是,中国的长期通胀压力正在增大。
  "目前有几个特点需要注意,这将会对未来产生较为长期的影响。"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于泽对记者说。
  首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美联储已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其次,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促使了热钱流入。最后,8月17日央行宣布,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均可申请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这种试点如果在未来进一步推广将使热钱进入通道增加。此外,未来水电燃料价格改革,可能进一步推动长期通货膨胀。(.经.济.参.考.报 .方.烨)
  中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23 15:16 , Processed in 0.0397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