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7|回复: 0

新四军集邮家—沈曾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6905
发表于 2014-3-15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沈曾华 1922年生于江苏准安。我国著名集邮家,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全国集邮联名誉会士。历任中华全国集邮联第一至五届常务理事。曾任学术委员会和邮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

沈曾华 1922年生于江苏准安。我国著名集邮家,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全国集邮联名誉会士。历任中华全国集邮联第一至五届常务理事。曾任学术委员会和邮展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北京市集邮协会会士、北京市集邮协会邮展委员会主任。20世纪90年代曾任国家邮票图稿评议委员、《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编委、《中国解放区邮票史》顾问。他的《华东人民邮政》邮集曾获伦敦1990世界邮展金奖,曼谷1993世界邮展金奖加特别奖,汉城1994世界邮展金奖加特别奖,北京1996亚洲国际邮展大金奖、国家大奖,北京1999世界邮展大金奖加特别奖、国家大奖。

启蒙
沈曾华祖籍浙江绍兴府,自幼喜爱绘画和体育运动。1933年,上小学五年级的他参加了全苏州小学绘画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获奖更激发了他对美术的兴趣,这和他以后对方寸邮票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
沈曾华有位姓管的表伯是集邮爱好者,还是新光邮票会的会员。他被表伯邮票册里那五光十色的各国邮票所吸引,既羡慕表伯的丰富的集邮知识,又被其中一个个充满情趣的小故事所深深打动。看到他对邮票这么喜爱,表伯便拿出其中的部分复品送给他。这样,表伯便成为他集邮的引路人和启蒙老师。
沈曾华有一位表兄当时也集邮,他们两人不仅在同一所学校上学,而且集邮的共同爱好又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表兄的父亲是民国初年首批派往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回国时带回很多美国早期邮票。表兄把其中的一些复品无偿地送给他,使他的邮票册日渐丰富起来。

初试
1940年,沈曾华在高中读书时和进步同学共同发起组织麦伦集邮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出版刊物《邮集》。集邮中他们接触到苏联的《时代》杂志等进步书刊,这不仅增加了同学们对社会主义苏联的了解,也有助于大家收集苏联邮票。
1941年10月10日,中华邮政发行一套《中华民国创立三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0枚,是在香港中华版及大东版烈士像与孙中山像邮票上加盖红色文字作为纪念邮票的。邮票发行的当天,沈曾华便一清早赶到邮局排队买票。当时的首日封比较简朴,在普通信封上贴一套邮票,再盖上首日邮戳。当他买到集邮以来第一枚首日封时,心里暗暗地高兴,这毕竟是他初尝集邮的乐趣。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形势进一步恶化,同学们建议协会举办一次邮票展览,以反法西斯为主要内容。经过会员的积极筹备,麦伦首次邮票展览于1941年12月25日正式展出,为了这次展出,还专门刻制了纪念戳。这次邮展展出了许多苏联邮票和中国清代、中华邮政邮票。在3天的展览中,参观的同学非常踊跃。通过这次邮展,宣传了反法西斯战争,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从军
沈曾华1939年进入高中后,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中学区的工作,1940年加入了地下党。1942年5月,沈曾华不辞而别,离家出走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
事有凑巧,就在沈曾华到达敌后根据地的1942年,由于根据地建设的需要,苏中和淮南正在酝酿发行邮票,从当时敌后交通情况出发,首创了“平”、“机”、“快”专用邮票。这又激发了他对收集邮票的兴趣。当时敌后各根据地都在敌人封锁下,各地区之间来往十分困难,收集到各个抗日根据地的邮票真是难上加难。在敌后八年中,他所以能坚持集邮,其动力不只在集邮本身,更是出自对国民党当局的义愤:蒋介石反动派不但不承认而且还企图消灭新四军和敌后解放区的存在。沈曾华正是以各个解放区的邮票作为最好的历史见证。
在沈曾华的藏品中,除“平”、“机”、“快”外,还有“私”邮和一枚“稿”字新闻专用邮票四方连,这是后来在沈曾华《华东人民邮政》邮集中画龙点睛的“宝物”。他在盱嘉县委机关工作时,向淮南报社投稿时贴用“稿”字专用邮票,这种邮票仅供记者、报社通讯员或向报社投稿的人使用。盱嘉县委机关为加强宣传工作,从四十里桥调来一位知识青年周世民作为《新路东》报社通讯员。由于沈曾华与他同在机关工作,相处久了,他便知道了沈曾华对集邮有兴趣。1943年8月,当沈曾华被调回江淮大学时,他将一个印在新华社电报纸背面全新的“稿”字四方连送给了沈曾华。在战争年代,不论什么情况,这个四方连一直都夹在沈曾华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作为珍品相随。“稿”字邮票在解放区邮票中是很独特的,已知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以四方连保存下来的更为罕见,可谓中国解放区邮票中的珍品。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沈曾华被分配在华中分局组织部工作。分局机关干部来自华中各个根据地,其中也不乏对集邮有兴趣的同志,这个时候,他不仅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邮票,也从中了解到,抗战时期华中只有淮南、苏中、盐阜发行了邮票。


归队
全国解放初期,沈曾华随军南下在福建工作。1950年的一天,他随部队首长到上海参加华东局的会议。无意间,他从《新闻日报》上见到钟笑炉先生关于解放区邮票的广告,便想去探个究竟。会议间隙,他拜访了钟笑炉,获益匪浅。
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中,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干部的他,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使他已没有时间顾及集邮了。即使这样,他还和个别集邮爱好者进行了交流。“文革”中,他将珍藏的邮票交给女儿保管。为安全起见,他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这些邮票转移到北京,交给他的外甥女保管。直到他调到北京工作了一年多以后,才将邮票取回。
1980年春节过后不久的一天下午,战时沈曾华的朋友、《北京日报》的唐欣来到他家。唐欣是位行家,他看了沈曾华的邮票册后十分惊喜,赶紧把这一信息反映到《集邮》杂志,以后《集邮》杂志的王庸声、赵文义、王琦等人相继来访,并在1980年第6期《集邮》杂志上介绍了沈曾华和他的邮集。


走出国门
1983年后,沈曾华编组了《新四军地区发行的邮票》邮集参加了全国邮展,获得了金奖(当时国内邮展最高奖)。1988年8月,沈曾华的《华东解放区邮政史》邮集首次获选参加布拉格世界邮展。由于是初次参加国际邮展,对国际邮展规则不熟悉,将此邮集报为邮政历史类。布拉格邮展评审结果,他的邮集获得大镀金奖。这是我国集邮者的邮集第一次在世界邮展中获得如此高的奖项。1989年1月20日,印度世界邮展在新德里举办,沈曾华以中国征集员的身份参加了此次邮展。他的邮集再次获大镀金奖加特别奖。亲临展场,使沈曾华开阔了眼界,他不仅结识了各国的集邮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直接观看了世界高水平的邮集,学习到编组邮集的规则和宝贵经验。邮集两次参展,使他体会到,参加世界邮展,要取得好成绩,绝非一蹴而就,甚至还难免一波三折。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集邮者对国际邮展评审规则了解太少,组集的经验不足,还须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缺乏交流与宣传,外界对我们展出的邮集也缺乏了解,尤其是解放区邮集本身的特殊情况,如不加以说明,外界就更难理解。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沈曾华就区票发行的整个概况做了发言。时任亚洲集邮联合会主席的加迪亚先生建议他将发言稿译成英文,在亚洲集邮联合会的会刊上刊登。这些宣传,使国际评审员了解到中国解放区的特殊情况。因为在战时,敌后各解放区处于被封锁分割状态,各解放区发行了各自的邮票,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于各解放区的统一领导,有时邮票也可跨区使用。战时邮政的这一特殊情况,既区别于旧的中华邮政,也与“地方邮政”和“限区贴用”等邮票有着根本区别。对于区票的重要性,沈曾华在文章中还向国际集邮界介绍道,解放区邮政虽然简陋,但她是新中国邮政的前身,没有解放区邮政,新中国邮政就不可能这么快地建立起来。文章在国际刊物上刊登后,国际集邮界对中国的区票有了进一步了解,纠正了诸如“区票是地方邮政发行的邮票”等对于区票的错误理解。

载誉邮坛
1990年5月,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选定沈曾华的邮集参加伦敦世界邮展。按国际集邮联合会的规则,获得大镀金奖的邮集再次参展,应当由5框扩充到8框(此次伦敦邮展规定为7框,每框16张贴片)。从80张贴片一下子扩充到112张贴片,对于沈曾华来说,不能不算个难题。他吸取前两次展出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中外集邮家提出的建议,对原邮集进行了扩充和较大的改进。邮展的评审结果很快传到国内:沈曾华的邮集获得了金奖!当有记者问他获金奖后有何感想时,他激动地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军民,特别是交通、战邮战线的同志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成绩首先应归功于他们,没有他们的艰苦奋战和敢于牺牲的精神,就不可能有这部邮集。我只是将他们奋斗的足迹浓缩起来,以集邮的语言表述出来。
此后,在1993年泰国曼谷世界邮展和1994年韩国世界邮展中,他的邮集均获得金奖加特别奖。
经集邮界朋友的鼓励,又经过几次高水平的较量后,他根据中外高层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这部邮集如何展示华东解放区邮政复杂的变迁进行了认真思考,在编组、素材选用、版式研究、背景介绍以及外观制作等方面做了调整,因为他的目标是要向中国1996亚洲国际邮展和中国1999世界邮展的大奖冲击。
《华东人民邮政》邮集以大解放区为对象,在邮品收集上有相当的难度。华东解放区于1942年开始发行邮票,前后8年共发行邮票近600枚。先由各区分散发行,逐步达到人民邮政的统一。华东解放区在发行数量、种类和发行时间上,均居各解放区之首。因此,华东解放区有着它特殊的历史地位及重要性。这部邮集以中国解放区中的一个大区为背景,展出如此之多的邮品,而且要做到不失水准,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选择邮品方面,他注意发挥自己藏品的优势。华东区长期处在敌人后方,斗争形势十分复杂,环境比较困难。因此造成了许多区票孤、罕、珍的特性,要收集到一定的规模难度较大。在他的邮集中,较难得的珍罕邮品占了近二分之一。在邮集最后一框中首次展出的几种加盖实寄封,虽然产生于战争后期,但也极为稀少。
由于他的这部邮集多次参加国际或世界邮展,为使国际评审员和外国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华东各个解放区的变迁过程,他在每个解放区开头部分都对其背景做简要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邮品的发行情况。
天道酬勤。经过刻苦努力,他的这部《华东人民邮政》邮集在1996年中国亚洲国际邮展上荣获大金奖、国家大奖;在1999中国世界邮展上,再一次荣获大金奖加特别奖、国家大奖。在1999年世界邮展颁奖大会后,原国际集邮联合会传统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奥登威尔先生特地走到沈曾华面前表示祝贺,他说:“现在我知道了,编组一部中国解放区邮集是非常困难的。”之后,沈曾华被邀成为世界集邮大奖俱乐部(Grand Prix Club)成员。
沈曾华的邮集两度荣获大金奖、国家大奖,充分说明中国解放区邮票在世界邮坛中的重要位置,突破了古典邮票一统天下的旧格局,使中国的邮集同样达到世界邮展奖级的最高峰。
沈曾华不仅对编组中国解放区的传统邮集作了探索和示范,他同时参与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邮票目录》和《中国解放区邮票史》的编纂工作。平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集邮活动,对年轻集邮者更是爱护有加,很多集邮者从入门到后来参展获奖,都得到了他的热心帮助。上世纪90年代,他还将战时实地收集区票的故事写成《洪流邮趣》小册子以飨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2-25 15:43 , Processed in 0.0432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