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71|回复: 0

关注古画题材本票《明清家具》-----凤翔九州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6905
发表于 2014-9-28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小本票全身是宝,其封面,插页,封底都是专题集邮者的好素材。《明清家具》系列邮票国家计划发行五组,除已经发行的坐具和乘具以外,还将发行卧具,支具和杂具。在发行坐具和乘具邮票的同时还发行了小本票,小本票中的附票和插图选用了明代画家仇十洲的作品,《明清家具---坐具》内有仇十洲作品的附票6枚加上封底图共7幅;《明清家具---乘具》内有仇十洲作品附票9枚插页4枚加上封底图共14幅。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明代画家仇十洲:仇十洲:名英,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  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仇英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楼阁界画,尤长于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 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 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配图为此画局部)、《供职图》等。竹林品古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 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 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现在,纵观古画题材邮票市面价值都在面值以上,像刚发行的《捣练图》邮票面值3.6元,市价6元,其型张面值6元,市价14元。而《明清家具---坐具》国家发行价16元,面值13.6元,市价9.5元左右;《明清家具---乘具》国家发行价12元,面值9.6元,市价6元左右。家具系列本票目前价格相当于打折票价(这两天1.2元打折票家是0.78元)其价值严重低估。坐具和乘具两组本票里有21幅仇十洲作品,历来名人作品选邮票没有选人这么多票幅,此外我们可以期待剩下的家具系列本票还是这样以仇十洲作品做插图,或者以明清其他画家作品做插图,以保持其系列的持续性。我想本票发行量是600万---700万左右,经过深度打折消耗,走上面值只是一步之遥。(2013年3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26 13:36 , Processed in 0.0415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