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多岁的沈树春将自己集邮50多来的集邮成果以一本书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本书的名字叫《中国集邮总公司邮票首日实寄封图录(1984-2013)》。该书既是一本具有悠久历史的集邮品——首日封的精彩汇集,也是一本记载了中国集邮历史发展的真实史志,更是沈树春投身集邮、矢志不移的精神写照。
在邮票发行首日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寄出的信封都可称为首日封,自“黑便士”邮票的发行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了(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首日封是英国1840年5月6日开始使用“黑便士”邮票时寄出的信封)。但以集邮为目的专门制作的首日封,则诞生于美国。1909年9月25日发行“赫德森·富尔敦”2分邮票时,一位私营文具商为此专门制作了首日信封。这种做法到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广泛传开。1955年成立的中国邮票总公司从1957年开始印制发行首日封,同时向全国集邮者办理实寄业务,“文革”中该项业务停止办理。《中国集邮总公司邮票首日实寄封图录(1984-2013)》收录了沈树春自1984年中国邮票总公司(中国集邮总公司前身)开始恢复办理首日实寄封业务以来至2013年年底预订并实寄的首日封791套计1297枚,全部彩色精印,令人美不胜收。
1984年中国邮票总公司开始恢复办理首日实寄封业务后,其单位名称随着集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如1984年1月5日第一枚首日实寄封上落款红章是“中国邮票总公司实寄首日封组”,该章有宋体和黑体两种字体,近半年后即在1984年5月15日首日实寄封上,落款改为黑色的“中国总公司·北京”字样,印刷在首日封右下角,且用大字印刷于T94、J102、T95和T96四枚首日封之后,自J103开始改为黑色小字印刷。1985年8月30日首日封落款改为“中国集邮总公司·北京”,用行楷字体印刷在首日封右下角,至1988年年底,期间只在个别首日封(如小型张首日封)上加盖仿宋体的黑章。用来加盖首日封的邮戳也多次更迭,1984年1月5日至1984年11月16日用“北京6(支)”邮戳加盖,1984年12月15日改用“北京51(支)”邮戳加盖,1997年3月14日改用“北京 和平门”邮戳加盖,2012年8月23日改用“北京 开阳里”邮戳加盖。1984至2013年的30年间,中国邮政先后几次调资,其邮资变化也在首日封上得以体现。而这些更迭,均被一一记录在了《中国集邮总公司邮票首日实寄封图录(1984-2013)》中。该书除了列举了首日封的名称、发行日期、枚数、规格、设计者之外,还标明了1984年至2013年首日封的发行量(1998年至2000年未标),通过发行量,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首日封30年间的起起伏伏。
1983年,沈树春在阅读当年第12期《集邮》时,看见上面刊登的“中国邮票总公司1984年开始办理实寄首日封业务”广告,随即办理了预订手续。30年间,沈树春工作繁忙、经常出差,遇到补款续订等事宜,沈树春只好委托同事协助办理。而一旦发生错订、漏订等,沈树春及时沟通、补救。30年风风雨雨,30年不懈不怠,沈树春也由一个年轻人变成了两鬓银发的退休职工。首日实寄封上不仅有邮票,还有与之相关的说明文字和图案,不仅丰富了邮票的内涵,其本身也是一个微型的艺术品……如今,翻看着记载了一枚枚首日实寄封足迹的《中国集邮总公司邮票首日实寄封图录(1984-2013)》,沈树春备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