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周六(2月28日)称,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对于此次“意外”降息,央行如何解释?机构又是怎么看? 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自去年11月下旬中国央行时隔两年首度降息后,在三个月内第二度降息。对于此次“意外”降息,央行如何解释?机构又是怎么看? 央行官网刊文解释降息原因为“物价涨幅处于历史地位”,但强调这“不代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如同此前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一样,“保持定力”的措辞不再出现。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央行降息可缓解债务风险,缓释通缩压力。但能否改变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待观察。降息后经济不会立即企稳,货币宽松预期,人民币贬值预期仍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央行对称降息是对目前经济下行和通缩压力的反应,但刚兑不破银行负债无法下降,由此导致贷款利率难以明显下行。我们一直认为,汇率不贬降息效果甚微;刚兑不破,降息效果钝化。降息之后,存准率未来也将继续持续下调,汇率也会继续走弱。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姜超认为,经济下行乃至通缩的风险加剧,央行宽松压力加大。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指出,M2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偿还美元债务造成资本流出,央行应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尽快再放松货币政策。 招商银行刘东亮评论:宽松中继站,利率下行空间还很大。本次降息可谓情理之中,但又意料之外,后续料有更多降息、降准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