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361|回复: 143

我喜欢的文章,只能看,绝对不能顶!

[复制链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发表于 2008-4-4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巴菲特应对股灾的经验  

  一是灾中要冷静:惊慌容易失措

  1987年的股灾之前,美国股市连续上涨5年,是一场空前的大牛市

  1984年到1986年,美国股市持续大涨,累计涨幅2.46倍,道琼斯指数从不到1000点上涨到是让人吃惊的2258点。

  但就在人们陶醉在股市连续5年持续上涨的喜悦之中时,一场股灾突然降临了。

  1987年10月19日,这是历史第一个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

  股市暴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票也未能幸免。巴菲特个人99%的财富都是他控股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暴跌这一天之内巴菲特财富就损失了3.42亿美元。在短短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就暴跌了25%,

  那么,身处股市暴雪中的巴菲特如何反应呢?

  在暴跌那一到,可能巴菲特是整个美国唯一一个没有时时关注正在崩溃的股市的人。

  他的办公室里根本没有电脑,也没有股市行情机,他根本不看股市行情

  整整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

  过了两天,有位记者问巴菲特:这次股灾崩盘,意味着什么?

  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也许意味着股市过去涨的太高了。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面对大跌,面对自己的财富大幅缩水,面对他持有的重仓股大幅暴跌,他非常平静。

  原因很简单:他坚信他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他坚信股灾和天灾一样,只是一时的,最终股灾会过去,股市会恢复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

  二是灾前要谨慎:一次大意可能让你一生后悔。

  巴菲特碰到的另一次股灾是1999年。

  结果股灾来了。2000、2001、2003三年美国股市大跌9.1%、11.9%、22.1%,累计跌幅超过一半

  这三年股灾期间巴菲特的业绩上涨10%以上,,以60%的优势大幅度战胜市场。

  为什么?因为巴菲特早已经做好了应对股灾的准备。

  从1995年到1999年美国股市累计上涨超过2.5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网络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涨。而巴菲特却拒绝投资高科技股票,继续坚决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传统行业公司股票,结果1999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1%,而巴菲特的业绩却只有0.5%,不但输给了市场,而且输得非常惨,相差20%以上,这是巴菲特输给市场业绩最差的一年。

  在1999年度大会上,股东们纷纷指责巴菲特,几乎所有的报刊传媒都说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过时了,但巴菲特仍然根本不为所动。

  正是这种坚定的长期价值投资策略,让巴菲特安然度过股灾。

  巴菲特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他轻易不买股票,只在他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重仓出手。

  巴菲特说:"我把确定性看的非常重。承受重大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你事先没有考虑好确定性。"

  巴菲特追求的确定性并不是来自于股市的波动和股价的涨跌:"我从不试图通过股市赚钱。我们购买股票是在假设它们次日关闭股市,或者在5年内不重开股市的基础上"。

  巴菲特追求的确定性一是来自于公司内在价值的持续增长。

  巴菲特坚信价值最终会决定价格:"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成功,但最终一定会用股价加以肯定。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短期内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在长期内它是一台称重机。"

  巴菲特追求的盈利确定性二是来自于安全边际,也就是买入价格和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巴菲特坚信,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只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才能提供足够的投资安全保障:"铺设桥梁时,你坚持可承受载重量为3万磅,但你只准许载重1万磅的卡车通过。相同的原则也适用于投资领域"。

  为什么很多人经历1999年这次网络股泡沫股灾就亏的很惨甚至亏个净光?

  因为他们买股票时,根本不谨慎,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家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根本不知道安全边际有多大,根本没有什么投资盈利的确定性,他们买入的理由,往往简单的只有一个:这只股票在涨,看起来以后还会涨。

  他们涨了就买,买了就涨,陶醉在快速赚钱的喜悦中,却没想到,一场股灾就在等待着和他们算总账。别看现在涨的荒,小心以后算总账。

  为什么经历多次重大股灾巴菲特依然毫发无损?

  因为他非常谨慎,因为他从不打无把握之仗。

  巴菲特始终牢记他老师格雷厄姆传授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很多人买股票时,根本不考虑万一,而巴菲特多年从事保险业务,他不但考虑万一,还考虑多种万一的情况,甚至他把911特大恐怖事件和核战争这种万一中的万一也考虑在内。

  第三是灾后要耐心:不要去抓正在跌落的小刀,而要等待真正的投资良机。

  巴菲特有一只股票华盛顿邮报,他持有了34年,上涨了128倍,如果按照上面这个原则,大涨一倍两倍就卖了,怎么会赚到后来的一百多倍呢?

  巴菲特见过不少曾经辉煌的公司股票,股价一落千丈,如果大跌大买,只会越跌,甚至跌到后来,公司退市,破产清算,让你赔个清光。要知道美国和中国不同,那些垃圾股可不会出面挽救重组的。

  急于抄底,很可能抄到手的是一只正在跌落的小刀,而且你抓到手的往往是刀刃,而很少是刀把。

  回顾巴菲特在股灾中的表现,你会发现,巴菲特根本不会急于抄底。相反他会非常耐心地等待等待再等待。

  巴菲特在1969年美国股市大牛市来临之前,就退出股市,没想到1970年股市调整后又迅速反弹,1971年1972年股市继续大幅上涨,巴菲特不为所动,继续耐心等待。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指数下跌近15%,市场摇摇欲坠。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到年底美国股市大跌26%以上,大盘两年下跌40%,很多上市公司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美国几乎每只股票的市盈率都是个位数,这在华尔街非常少见,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每个人都在抛售股票。巴菲特在股灾中一直等待了两年,等到市场极度悲观,等到股市跌到所有人都恐惧时,他才重新回到市场,开始贪婪地低价买入,大赚一笔。

  在2000年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后,巴菲特一直忍了5年才重新大笔进入股市,

  巴菲特从来不会急于抢反弹,他要的不是短线投机的小利,而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大利,因此他会耐心等待股市一跌再跌:"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天灾会突然爆发,股灾也会突然爆发。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只能小心应对。

  请牢记巴菲特的三个股戒:

  戒恐,戒骄,戒燥。

  面对中国股市2007年底到2008年初的大涨大跌,当你六神无主之时,请牢记股市巴菲特的一段投资名言: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不会试图去预测恐惧和贪婪任何一种情形的降临或离去。我们的目标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售茅台无疑是在远离一座金山
                                  ——作者 中金公司研究部  袁霏阳

    投资要点:

    公司股价近期跑输大盘:茅台收盘价从 3 月 11 日 214.78元/股下滑至 3 月 25 日 186.96 元/股,在短短十个交易日下跌 13%,跑输同期大盘 2.13 个百分点,这在近两年内极为罕见。07 年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以及年初再次上调出厂均价 20%的利好消息未能支撑股价,而且公司小非减持压力将始于 5 月末,这使得我们很难理解近期股价走软的内在驱动因素。

    高价酒辉煌远未走到尽头:得益于中国经济自 2003 年以来的持续强劲增长以及高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持续快速增长,奢侈品消费方兴未艾。考虑到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低于 10%的可能性极小以及今年头两个月白酒行业延续其强劲表现,我们相信高价酒辉煌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特别是在 08 年高利率高通胀的背景下,茅台投资吸引力显而易见。

    盈利预测仍有上调空间:公司 07 年茅台酒销量估计约为8525 吨,同比增长 15.6%,但仍低于主要竞争对手五粮液酒当年销量 25%。目前我们虽然预期今明两年公司销售增幅仍将分别高达 37.2%和 34.8%,盈利增幅更将分别高达66.5%和 42.5%,但这一预期仍有较大上调空间。这是因为我们当前盈利预测至少在以下两方面趋于保守:首先、我们预测 08、09 两年公司茅台酒销量年均增长 8.5%,远低于过去三年年均 13.7%的实际增幅。按照我们的预测,公司 2009 年茅台酒销量仅为 10039 吨,仍低于五粮液酒 2007年销量近 13%。考虑到五粮液酒未来限量保价的营销战略,我们相信在茅台酒销量预测上我们仍处于相当保守的地位。其次,经过近四年销量增长,我们判断公司上市前承诺从集团手中高价收购的近 6000 吨老酒已消耗殆尽,这使得 07 年四季度公司毛利率高达 92.5%,较前三季度均值陡增 7.4 个百分点,这与过去三年来的毛利率分季度表现迥然不同。从 04-06 年间分季度观测数据来看,四季度毛利率一般都和前三季度均值持平或轻微上升,显示我们对于高价老酒库存消耗殆尽,茅台酒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的判断是有根据的,这是因为高价老酒与公司自产老酒间的价差高达近 15 倍。而且我们注意到四季度 92.5%的毛利率水平并未受 08 年初提价影响,这就使得当前我们对于公司今明两年 89.6%和 91.63%的毛利率假设显得异常保守。

    敏感性分析显示公司今明两年每股收益可能高达 5.26 元与7.42 元:如果我们维持茅台酒销量年均增长 8.5%的假设不变,仅靠老酒成本下降一项,公司今明两年每股收益就将高达 5.26 元和 7.42 元,分别高出现有预期 5.3%和 4.2%,这将使得当前股价下公司 07-09 年间的 PEG 估值低至 1.09倍,相比国内一线酒类上市企业 PEG 均值低出 31%,显示其投资吸引力与股价上升潜力。

    保守预期下的估值水平已位于同业最低:当前股价下,即使不考虑进一步上调公司盈利预测,其 07-09 年间的 PEG估值水平亦已低至 1.16 倍,这已经在国内一线酒类公司中处于最低水平,并且较同业 PEG 均值低出近 27%,我们将根据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决定公司销售与盈利预测的上调幅度。

 

    备注:具体数据分析此处省略,博友可以找相关报告。请慎重参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6: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房奴 VS 纽约房奴
                    2008年03月25日 11:42  英国《金融时报》 
  房奴这个词流行了几年之后,渐渐地没什么人提了,因为到2007年底之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来有房奴做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至少意味着虽然东拼西凑,但是好歹凑够了首期,意味着虽然每个月省吃俭用,但是好歹每个月不用再交房租,意味着虽然房价还在日涨夜涨,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笑看云卷云舒,不用再捂着钱包心脏狂跳生怕自己存钱的速度就是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了。总之一句话,做房奴,其实是一件有面子的事,这源于中国年轻人这些年对于拥有自己物业的极度渴望和有房族对于无房族的强大心理优势。

  不知道房奴这个词是不是中国人原创,但是最近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世界是平的,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当"房奴"直白地翻译成英语时候,一样能引来纽约年轻人热泪盈眶,而且,他们的房奴道路,比中国的年轻人更加悲壮。事实上,北京上海这些年的房价涨幅虽然迅猛,但是因为基数较低,相比起纽约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来说,仍在可接受的范围。而在纽约,稍好一点的地段,一间不带客厅的一室公寓均价已经高达45万美元--纽约的朋友说,别提次贷危机,别看报纸上渲染说美国经济危机,房价暴跌,北美的拐点也来到了,"瞎扯,"他们说,"纽约的房价比美元汇率坚挺多了。"

  而美国年轻人的存钱能力,又似乎远远比不上中国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美国年轻人的背后,没有站着两个以儿女的幸福生活为终生任务的慈祥父母,所以他们的买房行为,因为缺少了父母的经济支持,而显得格外艰难。年收入8、9万美元的女孩子,咬牙存了一年的钱,期间付出的代价是:"不买高价果汁之类的奢侈品,外出就餐首选墨西哥餐因为有免费的炸薯条和廉价的小菜,不得不添置衣物的时候,只光顾最廉价的品牌,实在不行,就买打折布料自己当裁缝……"就这样,一年时间也只能存下1万美元。虽然美国政府不断地在疯狂减息,还拿出真金白银救市,美国的按揭政策也非常宽松,除了搞出次贷风波的零首付之外,有职业的年轻人大可以选择10%首付,但是,即便如此,1万美元离首付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好在,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叫信用卡,更令人羡慕的是,美国是一个信用社会,信用卡预支的钱可以用来填补首付的缺口,这解了许多年轻人的燃眉之急,终于让他们过上了梦寐以求的房奴生活。

  美国式房奴是怎么生活的呢?他们的日子充满了类似下面的思考:"我是想要一杯咖啡,还是要一套房子?是想要iPod,还是一套房子?我需要的是放煎锅的空间,还是一个煎锅?我是需要一场梦幻般的婚礼,还是一个能够居住的场所?……"为了一个有门窗有阳光的卧室,他们发表誓言说,可以做出任何妥协。北京的房奴抱怨说,为了买房子,他们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纽约的房奴说,为了买房子,他们连地铁都不坐了,每天走路上班;北京的房奴抱怨说,为了买房子,他们已经很久没买过漂亮衣服了,纽约的房奴说,为了买房子,任何50美元以上的东西连看都不看一眼了;北京的房奴抱怨说,为了买房子,他们把家都搬到通州去了,纽约的房奴说,为了买房子,我把我的梦幻婚礼,都给搬到另一个国家去了--是的,费用缩水来宾精简过后的梦幻婚礼,最后的发生地点选择在了加拿大多伦多的郊区,虽然多伦多也号称世界十大经济中心之一,但是比起纽约来,物价就便宜得多了。当然,那是去年的事情,最近加元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比美元更贵,纽约的房奴们为此心中又痛又喜--痛的是失去了一个价廉物美的好地方,喜的是,多伦多的房奴日子貌似比他们还难过,加拿大政府刚刚宣布,地税又要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2007年业绩推介会记要     2008-03-26 21:43:47 

时  间:2008年3月21日下午3:30
地  点:深圳万科大厦
管理层:总经理郁亮,董事会秘书肖莉,财务总监王文金
会议记录:
Q1:年报中,万科去年的计划竣工面积是700万平米,实际竣工面积是445万平方米,比计划的少了25%,原因是什么?
王文金:竣工面积比计划低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一些地方的政府增加了项目验收项目和验收标准等,还有就是由于刚开始做装修房,在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准备不足,为了保证交房质量,我们在时间上比预计的慢一些。
Q2:利润来源中,去年珠三角地区占了万科60%多的利润,这个有点畸形,如果未来珠三角地区的利润萎缩了,万科受影响会不会很大?
郁亮:用畸形这个词语不太妥当。万科跨地经营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其实我们今年是新的税务政策出来了,我们当时也是考虑尽量能够在税率比较低的的确多产生些利润。当然去年珠三角的价格涨的是最快的。我们是希望我们的三大块的确均衡发展的,目前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差不多的,08年会更均衡一些。万科的跨地经营,对于我们在当前波动的市场中实现整体增长,这是有帮助的。
Q3:公司对房地产行业暂时的调整,复苏的时间判断?
郁亮:行业短期的调整。我们的年报中说的比较清楚了,我们对市场并不是悲观。我们今天说市场进入一个理性的发展,现在在各地都没有出现炒楼的现象出现,大部分都是自住,价格上比去年稍有回落。去年下半年的价格增长是不合理的,非理性的,现在回到了比较理性的状态。整个市场的交易量在回暖,现在春暖花开,大家也都买房子了,深圳方面,租金的价格也在提高,市场当前处在一个理性的发展期。房地产市场周期论我一直是很怀疑的。房地产市场是始终处于调整之中的。
4:万科的规模今年达到了预期,未来市场占有率是多少?什么时候到5%?
郁亮:现在我们的份额是2.1%,如果有终极目标,我们的使命就到了。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希望是在2014年的时候是3%的份额。但是我们定了三个目标:100亿利润,1000亿收入,3%的市场份额。当时我觉得按照难易程度,最容易的是100亿利润,接着是1000亿收入,最难的是3%的市场份额。现在看起来的话,行业发展给我们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有信心我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原来的十年目标,我们今年又请麦肯锡来修订我们原来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我希望未来我能做到5%的目标,未来5-10年能到什么目标,我们没有想太多。
Q5:中国当前面临一个产业转移,产业调整阶段,这个现象对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是怎么样的?保障性住房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公司是怎么判断的?
郁亮:目前从某些指标来看,东部地区制造业有一些问题。转移的目的是通过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来变化的。如果一个城市的土地一直被低附加值产业来占据的话,会影响城市的活力的。这个问题从长远来看,问题不是很大。那些高附加值的产业,单位土地上产生的附加值更大。长远来说,对我们房价影响不会太大。
对于保障性住房,今后土地出让金的70%以上将用于保障性住房的,不能不考虑我们房地产企业受影响。万科也会介入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中的,尽管这一类房的利润率受限制,但是不限制我们的IRR内部收益率。从投资回报率来看,做这方面并不一定低于我们的商品房开发。万科也有小型化住宅,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商品房开发和我们的保障性住房不形成冲突。从政策来看,去年24号文的出现,政策性住房的政策终于明确了,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这对我们开发企业来说本身是有利的。这才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Q6:公司08年拿地的策略是什么?今年会是拿地的好时机么?08年的销售目标?4月份哪个楼盘在销售?
郁亮:我们的拿地策略,我们今年计划1000万,去年计划是1000万,前年1200万,你怎么能推算今年是买地的好时机呢?现在市场对机会给我们看好的,我们对于这样的机会是积极的,但是我们掏钱的时候又是缩很紧的,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钱,而且不好意思向你们要钱。我们不缺地,对于土地储备,我们考虑够未来2年开发。06年我们计划是1200万,去年计划是1000万,实际比这个低,我们拿地方面在刹车,我们觉得太贵了。今年定1000万,我们既不激进也不保守。
08年的销售目标,我们肯定是还要保持增长,我们每个月都公布销售数据的。下个月我们具体哪个楼盘要开,我的确不清楚,因为我们有150多个项目在运作,我们今年的口号是:每一天都是卖房的好日子。
Q7:合作开发具体的操作是怎么样的,毛利率有多高?
郁亮:我们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合作的依据是考虑内部收益率而不是考虑毛利率,毛利率在不同的项目中是不确定的。06年的时候我们有超过60%的项目是合作,去年下降到了41%,这和去年的情况比较好是有关系的。
Q8:您以前说房地产行业未来三年的情况是容易判断的,请问万科对未来三年市场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战略?
郁亮:我以前说的是房地产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是容易判断的。今年的年报中我们新出现了八个字叫做“聚焦主流,理性应变”,这也是我们对未来几年新形势的对策。聚焦主流就是我们万科定位在主流发展商,我们势必会介入到经济性住房的领域的。我们不会像潘石屹那样做一个项目,也不会像星河湾那样做特别高端的项目,我们主要做商品房项目,90%的是做这样的事情。有的人也说,你万科也做高端楼盘的。我们的确做,因为我们拿地的时候也有可能在高点拿。整个来说,高端项目占的比例不会超过10%。理性应变,就是说当市场很好的时候,我们保持警惕,而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我们应该比同行有更大的信心。今天的万科我觉得我们是可进可守,所以我说我们未来三年的态势是容易预测的。

Q9:工业化建房这方面,当前是怎么样一个情况?
郁亮:去年我们的工业化建房刚开始不久。到目前为止,我们今年可能会有60万平米的开工量使用工业化建造。这几天我们董事长去日本和日本大成签署工业化合作协议。明年我们目标定在90万平米,但我们努力在100万以上。工业化方面我们给予太多的期望,我们的确给予很多的投入,但是它的投入成本还是比较高,工业化对于盖楼效率提升的方面也需要很多的时间,当前总的来说,工业化盖房我们还是处于摸索阶段,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工程质量。
Q10:目前客户中,持自有资金和贷款买房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肖莉:总得来说,从06,07年的情况来看,按揭购房的比例是下降的。自有资金和贷款的比例大概是各一半吧。
Q11:房地产开发成本构成是怎么样的?政府要求降低房价,会不会对税费有所减免?宝钢在武汉建了两座钢结构的房子,你怎么看?
郁亮:政府税费的减免,我从来就不抱希望。因为我们国家解决任何问题都是靠税的,比如解决乱投资就有固定方向投资税,房价高就加税,等等。这使得我们都习惯于解决任何问题头通过加税的方法,现在我还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能够通过加税把价格降下来。
钢结构住宅,钢结构对我们来说都是小事情。我们当时确定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就考虑过钢结构,最后选定了PC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我们国家钢材是比较紧缺的,如果用钢结构盖房,成本会是个问题,应该不会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我们在盐田新总部的房子是用钢结构来建造的。
Q12:今年万科降价很快,是不是在回笼资金,这是基于一种什么策略?房价降了,影响了毛利率,万科怎么办?
郁亮:我们的策略是明确的。我们说到做到,我们说拐点,我们就降价了。我们说到做到了,好公司的特征之一。未来房价降了,毛利率当然也会受影响。关键是,过高的毛利率是不是我们追求的,我觉得过高的毛利率是不应该追求的。今后大家也不要对我们的毛利率有太高的期望,房地产毛利如果过高,会引发过多的公司进入,比如现在很多家电企业在做地产。现在我们的毛利在30%,过去我们25,26%,我们希望追求稳定的毛利率,但是不希望毛利率过高,我们只追求我们对投资者回报的增长。在稳定毛利率的情况下,回报率的增长是有几方面的潜力去挖掘的。一方面我们挖掘我们的效率问题,另外一方面,我们想管理要效益,第三个我们要向规模要效益。

Q13:政策性住房的招投标方式主要是哪种方式?这和万科以往的优势是不是相结合的,政策性住房的定价是怎样一种情况?这块的比例未来三年在万科的比例会是怎样?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如何?
郁亮:政策性住房的定价权肯定不在万科,在政府。政策性住房的形式有好几种。从现在来看,它对ROE的回报和现有项目差不多。刚刚切入这方面的业务,各地的游戏规则也不一样,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
Q14:全国有660多个城市,万科聚焦三个经济圈,战略是不是有些保守?很多区域性的市场比如西安也是不错的,万科没有进去,而富力、中海等进去了。
郁亮:全国六百多城市,我们只确定了三十个。东部沿海的确占据了我们销售的三分之二,全国商品住宅25000多亿,3000亿在北京,2800亿在上海,这是很集中的。我们在东部沿海密集建点,这是对的。像你说的,西部一些区域中心城市,这个我们也重视,今年我们也会进入重庆和西安。西安是和凯德合作的一个项目,他们做商业,住宅我们来做。未来我们相信会进入更多城市,但是我们进入更多城市的时候,也会聚焦在三大经济圈。
Q15:07年同比来看,从利润的角度,富力是第一;从销售看也有人比你厉害;从项目储备看,是碧桂园最多。你的竞争对手也是很厉害的,怎么样来竞争?
郁亮:我们的竞争对手也都很强大的,刚才你提到一些竞争对手。其实还有一个竞争对手比他们更强大的,我觉得是中国海外,这么多年中海外一直直追着我们,去年全国市场份额,第一个是我们,第二个就是中海外。中海外和万科一样具备跨区域发展能力,而且具有长时间的开发能力,都有非常强大的团队支持。这方面,中国海外是万科最尊敬的竞争对手。我们有战略投资部,专门给我们介绍我们对手的情况,我们从来没有丝毫松懈。
Q16:关于房地产行业理性回归的影响因素?
郁亮:第一个是宏观环境,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次两会期间,两会代表对房价的议案远远没有过去那么激烈,这和十二月份我们万科提出的拐点以及促销活动,使得大部分人相信,宏观调控是发挥作用了,这样我们觉得调整到位了。宏观政策本身,看上去比较稳定了。第二个问题是消费者,主要是钱的问题,收入其实还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延缓理性回归的主要是消费者的信心,房价回调的时候,有些人也会过度悲观,可能也会延缓这个过程。但是从万科过去几个月的理性定价政策之后,我们看来,消费者信心还是没有散的。

调研感想:
万科2007年收入355.27亿,同比增长98.27%,利润总额76.42亿,同比增长122.5%亿,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48.44亿,同比增长110.81%,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2007年万科的市场份额从1.2%增加到2.1%,万科计划未来5-10年达到5%的市场份额。
经营方面,万科更加成熟老练。万科管理层说,万科当前处在一个“可进可退”的阶段,在地产市场上游刃有余。万科同时在全国运营了150多个项目,战略上,万科“聚焦主流、理性应对”,定位自身为主流发展商。对于未来的局势,管理层相信市场刚性需求还是很大的,当前市场正处在转暖其,需求正在理性回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克服行为惯性 积极寻求革新 
           ―――读《好企业变坏记》一文有感
           马明哲

  最近,我读了《哈佛工商评论》刊载的一篇文章《好企业变坏记》,文章通过国外一些企业由盛及衰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去成功的企业,当它面临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虽然能够及时意识到来自变化的威胁并采取一定的应变措施,但由于受企业自身“行为惯性”的影响,没能采取正确的应变措施,以至于被竞争对手超越,眼睁睁地被市场淘汰。
  一个企业获得成功,一定有一套成功的经验:如明确的发展战略,顺畅的工作流程,和谐的内外部关系,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等,但这一套曾经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经验,是否就能够成为一成不变的真理,确保企业永远成功,永远保持同业的领先地位呢?
  答案是否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成功的经验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种“行为惯性”,影响企业以全新的目光面向未来:曾经正确的战略,可能会一叶障目,局限公司长远发展的眼光;曾经顺畅的工作流程,可能会成为员工墨守的成规;曾经和谐的内外部关系,可能会成为限制公司施展拳脚的桎梏;曾经具有凝聚力的价值观,可能会固化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
  可见,一些企业的失败往往源自于其过去的成功,成功的企业更容易恪守那些曾经有用的思维和工作模式,使得这些经验成为自己未来发展道理上的绊脚石。
我们经常会探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如果不能保证持续发展,稍有进步就停滞不前,满足于现状,成功就永远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中国,不乏取得过暂时成功的企业,但大多只是昙花一现便寿终正寝,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这些企业不能正视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以创新产品和技术来适应更高层次的需求,往往是“一招鲜,吃遍天”,终于有一天会坐吃山空。因此,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首先必须随时都有危机意识,随时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
  当然,简单的调整行为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当企业在调整自身行为时,必须跳出原来的习惯性思维,突破“行为惯性”的局限,找到真正的症结之所在和解决问题之方法,否则,任何努力都将是徒劳,仍然逃不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大家都很熟悉“煮熟的青蛙”的故事,我相信,现在象这种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的“青蛙”应该说已不多见了,更多的青蛙是能够意识到它所面临的危机境况,也知道应该立即跳出去,但可悲的是,它选错了跳出的方向,因此虽几经努力,但仍然跌落在滚烫的开水中,难逃被煮的噩运。
  平安保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某些方面有过暂时的领先。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的进程的加快,国际先进保险公司将逐渐加入,国内竞争日趋国际化,全球保险市场更加一体化,我们已没什么优势可言,我们面临的挑战将十分严峻。要知道竞争是残酷的,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当许多企业还在奋力维护业已日薄西山的旧企业模式之时,其竞争对手已不露声色地取得了优势。
我们审视现有的经营管理运作模式,不难看到,一些不良的现象已在企业里有所滋生:机构臃肿,流程繁杂,部分员工工作缺乏激情,效率低下,权责不明,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现象严重,市场反应迟钝,应变能力降低等等,已经严重侵蚀了我们健康的机体,阻碍着我们的发展。将怎样的平安带入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使命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有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产品和服务等,很多方面都需要随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需要有新一层次质的突破和飞跃。
  我们崇尚创新,企业发展不会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市场经济的生命力之所以强大也就在于它对创造性的激励和对非创造性的惩罚,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二面。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以价值为导向的新经营管理文化”,正是为了克服原有的“行为惯性”,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赋予平安经营管理理念以更新的内涵。如果只是机械沿袭以往成功的经验,缺乏创新,那么,今天的成功只能成为明天失败的铺路石。
  我特别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希望所有员工能认真学习并积极探讨。文中众多成功企业之所以失败,教训是深刻的,我们理应引以为戒,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平安事业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铸就平安持续的辉煌。因此,我们每位员工都应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及时转变观念,经常性思考企业发展进程中每一个环节所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和尝试革新与创新,不断丰富并提升我们的经营管理文化,为平安下个世纪的发展注入新鲜健康的恒久活力。
      (原载于《平安保险》报,1999年9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斌评论:本文为2007年11月15日,写的一篇讨论茅台的文章,我写的和说的不一定对!但既然大家有兴趣,不妨重新拿出来,让我们一起进行理性的讨论和思考,慎重的抉择。所有的投资必须从评估风险开始,并尽量严格使用科学的方法将错误和遗漏降到最低。这是每个严肃的投资人都在追求的.....当然,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替你做主!请在股票投资的选择上,保持自由思想、宽容、理性和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2008年4月10日
 

                     怎样评估茅台的价值?

                             ——但斌

    我非常不愿意向人推荐股票,包括亲近的家人与友人。他们问我什么股票,我总是回答不太知道,对不了解的企业,我也确实不知道。我们的精力就是投射在我们感兴趣的企业上。所以,我只能说投资了什么,而不像巴菲特先生,你问他什么他可能都会说不知道。当然,在这点上,要学习巴菲特先生也不容易,你要有决绝的心态与不愿分享的态度,哪怕就此冷淡一些亲情与社会关系。

    当然,我是愿意分享投资智慧的人,但我希望投资者最好是在兼容并蓄中,寻找你自己认同的一些观念和想法,进而对自己的投资有帮助。我想交流的是一种理念和方法,甚至是一种思考方式,而不是买卖什么、如何买卖。请珍视你自己的理智、智慧、思想、洞察力和判断力!

 

    2007年11月4日,一位友人问我怎样评估茅台的价值?

    我反问了一句:“茅台在国民革命战争末期是0.8元~1元/斤。30年前茅台酒是7元/斤[20年前(80年代初)国家放开白酒价格,茅台酒是8元/斤。20年来茅台酒价格的变动情况:1986年零售价为8元加120张侨汇券;1987年用侨汇券核成零售价为128元;1988年国家核准的零售价为140元;2001年8月提价18%后的出厂价格为218元;2003年10月出厂价提高23%,为268元;2006年2月10日出厂价提高15%,为308元;2007年3月1日出厂价提高16%,为358元;2007年三季度零售价已经突破600元,有些地方已接近700元。(部分数据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过去30年茅台酒价格上涨了80到100倍,你认为未来30年茅台酒价还能上涨80到100倍吗?”她说:“不可能涨这么多!”我又问:“那涨50倍有可能吗?”看她迟疑的样子,我知道她有点怀疑这种可能性。“那20倍呢?”她说她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我给了她一个提示与答案。

    据说,750毫升法国路易十三在法国的零售价格低于法国最低工资标准。季克良说按茅台的定价原则,“要让连打工族也能一年喝上一瓶茅台”。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根据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涨幅为参照,来判断茅台酒今后可能的价格轨迹。

    我们以茅台酒现价600元为例:

    一、按照季克良所阐述的,能够让大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人群承受的原则:

 

      1.  按同比8%的价格调升幅度(低于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幅度):

    600×(1+8%)30=6037(10倍)

      2. 按同比10%的价格调升幅度(大致等同北京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幅度):

      600×(1+10%)30=10470(17倍)

 

    工资是否按照10%的既有速度调升,这可能和GDP增长速度有关系,也应该和CPI有关系。所以以30年的角度来看这个比率,需要考察GDP和CPI的幅度。经济是否能够按照10%的速度增长30年,是工资涨幅的关键因素。如果茅台的定价增速参考工资幅度,那么经济增速就是最终决定因素了。这个从逻辑上也并不矛盾。当然到了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茅台的整个品牌和运作,似乎已经可以一定程度上脱离经济本身的增速,有自身的发展策略。当然,考虑工资变化,还要考虑中国是否面临“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劳动力过剩阶段,一旦面临“刘易斯拐点”,劳动力成本与工资上升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如定价原则不再遵循(1)的逻辑,更着重向奢侈品牌发展:

 

       1. 按同比12%的价格调升幅度:

       600×(1+12%)30 =17976(30倍)

       2. 按同比15%的价格调升幅度:

       600×(1+15%)30=39727(66倍)

 

    如果茅台不再坚持既有的定价策略,更多参考实质的通涨水平(涵盖房价等更广义的物价水平),则以类似15%的较高速度提升价格也是可能的。

    评估茅台价值需要综合考量,此处我们只是从酒的价格出发来考虑一个侧面的问题,不考虑出现极端通涨的情况下(例如战后德国出现过的极端高涨的通涨水平)。

    过往30年不到的时间中,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计划体制向市场化转变,极大的释放了生产力,创造财富的速度是极其惊人的,消费承受能力的提升也是同等量级。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更大可能是目前市场化的深化,但是经济发展的基数已具备一定规模,产业到达一个阶段,是否与此前的经济增速保持一致,也是另一种思考角度。

    不过,当我问上文提及的朋友“你认为未来30年比过去30年,通涨率是更高还是低”时,她不再犹豫,她说:“一定会更高。”这也是一种思考角度。

    我们也可以采用某种形式的贴现现金流(DCF)方法,最核心的问题是:根据茅台的经营情况,对其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提出合理假设,基于新增产能的投产,茅台酒出厂价格的合理提价幅度。

    利润的复合成长速度的推导如下:

    (1)产量的提升

    茅台酒厂在2006年之前每年新建产能1000吨,2006年开始每年新建产能2000吨。茅台酒2007年全年销量预测9600吨,2008-2010年此三年从酒成熟度考虑,每年新增量应该至少1000吨,而2006-2010年产能建设的10000吨,在2015年释放成产量,那么2015年-2017年的估计总产量为22000吨。

 

茅台酒产能释放时间表

年份           新建项目           释放年份         当年总产量

2001        1000吨茅台酒改造        2006              7000

2002        1000吨茅台酒改造        2007              8000

2003        700吨项目                  2008                      9500

2004        700吨项目                  2009                      11000

2005        1000吨项目                 2010                      12000

2006        2000吨项目                 2011                      13000

2007        2000吨项目                 2012                      15000

2008        2000吨项目                 2013                      17000

2009        2000吨项目                 2014                      19000

2010        2000吨项目                 2015                      21000

备注:由于生产效率会高出实际产能,预计2017年的实际产量会是22000-23000吨。

 

    (2)价格的上涨

   

53°贵州茅台2001-2008年涨价历程

    时间         调整后出厂价(元/瓶)        提价幅度(元/瓶)

2001年8月                  218                        40

2003年10月                 258                        40

2006年2月                  308                        50

2007年3月                  358                        50

2008年1月                  438                        80

    出厂价的年均增幅在11.65%,略高于北京等城市居民最低工资的年增长幅度。

    考虑到农产品和家庭生活整体成本的上涨速度,在未来时间中有加速迹象,城市居民最低工资的年增长幅度,有希望上升为12%以上。茅台酒在未来10年中维持12%以上的年价格涨幅,有很大机会。

    (3)销售收入的净利率

    由于茅台酒的价格提升速度,会超过原料成本和各项费用的上涨速度,以及考虑年份酒的销售占比提升,2008年的所得税率下降,广告费有可能的税前抵扣等带来的影响,未来的净利率仍有上升的空间,假定为从2007年的35%左右上升至45%。

 

利润的复合增速

 

 

    我们推断2009年到2018年茅台复合增长是25%,terminal value(期末价值)取2019年每股盈利的25倍,贴现率为8%,茅台每年派发当年净利的30%作为红利,在上述假设下,茅台的合理价值为283元。需要注意的是,模型中关键参数的合理调整,就会导致估值结果的较大变动。另外我们也没有考虑茅台有更多产能的情况,有次我去开股东会,请教茅台最多产能达多少吨?高管说:“茅台镇所有的地拿来酿酒,能酿10万吨,比较确定的是约5万吨。”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估值方法评估茅台的价值。价值投资是一个具有巨大包容的投资流派,拥有鲜明的原则和底线不代表呆板和缺乏创新,打开我们的“天灵盖”思考投资很重要,同时审慎对待估值更有利投资。我们只是提供一种理念、一种思考的逻辑和一种分析思路,请让我们具有成熟的心智取向和宽厚的包容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波谈投资格力电器的六要点(转载)

红周刊》:在过去的二季度当中,您认为最满意的操作是什么?
    石波:我们操作比较少,所以不好说二季度最满意的操作,因为我们看好的股票都是打算持有三、五年的。如果说去年至今年以来,我比较满意的是买入了格力电器,因为要找到像这样一家优秀的公司是比较难的,我当时在家电类上市公司中走了一圈,,最后还是觉得格力最好。这家公司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强,可以说没有短板。
    第一,在生产方面,格力采用的是丰田式的“精益化”生产方式,强调的是零库存、零缺陷、及时化生产。格力有一个全面筛选工厂,每一件产品都必须通过这里的检验。良好的质量是格力对用户做出“6年质量保修”承诺的资本,这是其他空调企业做不到的。

    第二,在技术方面,在家用空调上,格力的技术全球领先。而在中央空调上,它也是国内惟一一家掌握离心机技术的企业。

    第三,在销售环节,格力走的是精品专卖店的模式。这个自建的渠道比国美苏宁的大卖场模式的平销率还高。一年前格力专卖店是2500家,今年专卖店就已经达到了4000家。目前格力已经把这种营销模式正在由农村走向城市并向国外推广,2006年,格力超过LG,成为全球第一。

    第四,财务管理方面,格力没有一分钱负债。我以前买了很多的苏宁电器的股票,后来我发现,格力的几乎每一项财务数据,销售额、存货都与苏宁近似,而预收款却比苏宁高。去年末,它的预收款达32亿元,同比增长77%,这与当年的茅台非常近似。

    第五、商业模式方面格力也是轻资本类金融模式。一只股票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商业模式。苏宁在过去3年涨了40倍,其核心在于采取了“大卖场+类金融”这种创新型的商业模式,格力也是一种创新型的商业模式。首先是“轻资本”,固定资产只有25亿元,销售额却高达近240亿元,正是巴菲特所说的“投一元钱可以产出十元钱的企业”。另外,它的“类金融”模式。如苏宁是占上游的款项,而格力是上下游通吃。除了占有下游的预收款外,还占有上游的应付款。这表明在产业链里格力有很强的话语权。

    第六,许多人担忧空调的市场消费度是不是已接近饱和,但格力的前景在于农村以及国际市场。过去3年,它在国际市场上以70%的速度增长。而格力更打算进军庞大的中央空调市场,它的目标是希望能够与家用市场做到1:1的比例,而中央空调也是一个市场高达1000亿的大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来了-------大凡
    三个人在3400点的时候相遇了。
    一个是满仓、一个半仓、一个空仓。大家都发誓说点实话。
    满仓者说:我都快痛苦死了。大盘近半年的下跌,我损失巨大,现在快坚持不住了,听说要跌到2500点,这可怎么办?
    空仓者说:我都快崩溃了。大盘跌到现在这个份上,大幅的反弹随时会爆发。听说4000点之下就是个空头陷阱。我每天都怕救市的消息发布,踏空的感觉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揪心。
    半仓者说:我都快发疯了。本来以为我是最舒服的,进可攻退可守。现在才发现,我是最危险的,不能出一点错误,否则不是踏空就是套牢,双重的压力呀!
    到底该怎么办?三个人都愁眉苦脸,但都在执拗着,奢望着。
    别陷入单向思维。
    毛泽东到了延安之后,用了大量的时间掌握了一套新的方法论——辩证法。原来他就有一些中国古典哲学的底子,系统地接触了德国古典哲学之后,毛泽东思想的框架开始成熟起来。其实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要充分认识到其同一性之中的斗争性,全面完整辩证的把握其特点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来服务。
    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二:你目前的处境是什么?
    三:你达到目的的手段是什么?
    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没有坐标的参照,没有长远的指导思想,你在任何地方都是围城;你的任何思虑都是患得患失;你的任何行为都是盲动;你的任何目标都是游移;你的任何条件都是匮乏,你的任何规划都是随波逐流。
    只有坚强的信念才可以利用事物的矛盾性,不在顺境的时候忘掉不利的因素,也不要在被动的时候忽略积极的萌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独此一家的秘方,每个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要结合自己的处境、条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正如基辛格评价斯大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得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反倒有一种极大的弹性。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情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改变自己的策略,但决不改变理想;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情势是我们可以改变的,那就更要慎重,约束之后的自由才能无悔;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情势是看不清楚的,那就坚持!因为鬼神都是势利的、怯懦的,命运会向扼住它们喉咙的人屈膝;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情势是危急的,那就忘我。力量不来源于恐惧,而来自于责任、勇气不来源于咆哮,而来自于信念、希望不来源于乞求,而来自于做出正确的事。
    葛鲁夫在面临英特尔危急的时候曾问自己:如果是别人接替了我这个位置,他会如何决策?于是豁然开朗。你的焦虑来源于你对过去的诠释,你昨日的重负压垮了你现在的单纯。在空中俯瞰你自己,你无牵无挂,不带走一片云彩。
    经验来源于过去,未来却决定于现在。
    救市?我们不是乞丐,
    活过第五次彻骨的寒冬,办法依旧是忍耐,
    但决不是无助的期待,
    在不多的时间里,着手未来!
    我们回想前四次大熊市,你的现在的痛苦和当时的痛苦都是相反的。你也惊讶地发现,伟大的赚钱的快乐远没有一次郊游的微小快乐让你记忆深刻。不要太在意现在的感觉而忽视应当的理性,也不要太奢求未来的理性而忘掉现在的轻松和欢愉。年轻时代的生活、思考、经历,才真正是无价之宝。
    船在大海中漂泊的时候,彼岸就是参照系。股市在点位波动的时候,企业的估值就是准星。现在虽然仍不太低,至少不算高了,如果不去追求完美的最低,不犯精确的错误,就可以从容布局 。不管大市再怎么跌,有些钱就是捡多捡少的问题了。为什么既怕套牢又怕踏空呢?思想明确才能航行更远。如果一个船长的目标是保全他的船,那么就永远别开出去。将市场的过分悲观当作朋友,你就会想挽留这个朋友多住几天,这不仅是心态,我们只不过麻烦了几顿饭,他却付出了金子。
    他会住多少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主题

81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5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0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安股东大会发言记录

 

    【大会现场】5日10点35分,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开始就再融资等问题接受现场股东的提问。有一位股东一针见血地提问关于本次融资的具体投向。马明哲表示,这次再融资主要考虑到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平安需要增加资本;另外一方面,在考虑确保公司核心主营业务发展之外,用于经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且这些项目仍然围绕中国平安的主营业务,也是为了加快主营业务的发展。


  【大会现场】有股东现场向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发问,日前银行投资保险公司的开闸,对中国平安的影响有多大?中国平安将何以应对?马明哲表示,对于繁荣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好事情。银行可以与保险一起把保险市场这个蛋糕做大,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保险的功能,更充分地发挥保险的作用。他认为,在一段时间内,代理人渠道仍然是保险营销渠道的主要渠道。


  【大会现场】一位股东开门见山地表示,目前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公布后,股价应声而下,令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在目前再融资恐慌的现状下,中国平安是否还要坚持再融资计划?马明哲表示,不能直接将近期股市的下跌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联系到一起。他认为,这次下跌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全球次贷风波,以及A股市场本身的波动。他强调,中国平安这次再融资计划是经过反复考虑、在审慎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经过董事会批准才加以公告的。公告之后,确实听到了来自市场的各式各样的意见,对于各种意见,中国平安会认真去研究,平安是负责任的公司,会对股东负责,对客户负责。

 

    【大会现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回答股东问题。问:融资成功会否拉低净资产收益率?为什么不在H股融资?马先生在融资成功后会否带中国平安为世界平安?
  答:每一次增资后,业务增长都好于股本扩张,公司没有在H股是董事会决定。我有信心把中国平安变成世界平安,20年来我一直战战兢兢,平安主要是规划做的好,平安对我不是职业,在10年前我就想到过离开,但现在一直选择留下来,在我不胜任时我会下来。本次融资会加快平安发展。


  【大会现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回答股东问题。问:融资方案有没有与管理层进行沟通,现在连人民日报都反对了,还能不能进行下去? 

   答:公司会认真考虑时机和市场承受力。


  【大会现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回答股东问题。问:您怎么看平安的大规模融资导致股价下跌?

    答:我认为,平安增发把大盘拉底是抬举平安,平安没有那个能力。


  【大会现场】马明哲在回答股东问题时表示,中国平安充分相信,增发要比不增发好,只有不断充实资本实力,才能加速发展。如果这次股东大会通过,一定会根据市场的状况,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将以股东的根本利益为首要考虑。

 

    【大会现场】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回答股东问题。问:为什么平安在收购富通后,股价下跌不再进行进一步追加?是否会去收购汇丰?  
  答:汇丰对我们有很大帮助,平安怎么能和汇丰比呢?说平安帮助汇丰我们是不认同的。


  【大会现场】在5日召开的中国平安股东大会现场,在回答股东提出的"如果再融资通过,中国平安高管是否会参与增发"这个问题时,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明确表示,在一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中国平安高管一定会参与这次增发,据他所知,有一部分员工也愿意参与增发,但愿意参与增发的具体员工数量,目前还很难统计。


    【大会现场】 5日11点48分,中国平安(601318)股东就公司再融资的提问时间正式结束。马明哲对现场股东表示,对于大家提的意见,中国平安一定会认真进行研究,把这些意见融合到中国平安的经营管理当中。他再次强调了,中国平安一定会根据市场的状况,审慎考虑再融资的时机、规模以及市场的承受能力。


 

备注:
    【大会现场】此次参会股东持股共占51亿股,其中A股股东219家,H股股东17家。


  【大会现场】会议提问期间现场气氛热烈,在一位股东发表了表扬平安保险的发言后,立即遭到另一位股东的打断。

 

  【大会现场】11时52分,股东大会开始投票。大会现场陷入“挺平安”和“倒平安”的争辩中,现场发言者中“倒平安”的居多,“挺平安”的一般不发言,“挺平安”人数与“倒平安”人数几乎相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23 11:02 , Processed in 0.0698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