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70|回复: 33

新邮大幅锐减到450万为何难改市场低迷?

[复制链接]

49

主题

737

帖子

227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79
发表于 2025-7-27 11: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邮大幅锐减到450万为何难改市场低迷?

        已公布即将发行的《解放军十大挂像英模》纪念邮票发行量为450万枚,相比今天发行的《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大幅减少了120万
   枚,相比价格仍然在下跌途中的《中国古代书法--篆书(二)》特种邮票更大幅减少了140万枚。
        近几年新邮发行量递减似乎是精心编制一只又一只漂亮的竹篮,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减量虽大但效果太差,以今年为例,新邮减量幅度是空前的,可市场表现更加低迷,其日成交额相比往年差。如相比去年市场状
   况,互动网日成交额最低也基本保持在30多万,今年有时日成交额最低低到了10多万。
        2,新邮不仅维持大幅打折势态,而且交易异常冷淡,呈现出无人问津。有一篇报道标题这样写道:《食用菌(二)》自提已沦为无人问
   津了吗? 报道中说,计划于 2025 年 7 月 12 日发行的《食用菌(二)》特种邮票,在预售阶段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还有的提供信息
   为,这套邮票开启的自提预约通道中,多地出现“约不完” 的情况。《食用菌(二)》 特种邮票是自邮政对邮票大幅减量以来,其发行量为
   最低之一,仅比《解放军十大挂像英模》纪念邮票发行量多了20万枚,且设计非常精美。
        3,新邮在大幅减量的同时,又普遍大幅打折,造成比价严重失调,久而久之还拖累不少已发行多年的次新邮价格屡创新低,使得这
   些持票在手的邮人叫苦不迭,其亏损额度增大,大都什么也不敢投了,亦没钱再投。
       新邮已经锐减到了450万应当说至少在向市场需求贴近,可为什么对市场毫无刺激效应,市场不但没有向好转变趋势,反而更加低迷。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自始至终邮政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没有放在正道上。
       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投资市场重要在于相关政策扶植和引导,邮票市场能不能从低迷中走出来,须看邮政如何做。对于新邮减量而
   言, 这只是邮政欠旧账还新账,是本该做的,因此扯不上扶植和引导的话题。扶植意既扶持培养,邮政一直以来对邮票市场扶持的具体
   举错有过吗?  没有!  甚至连中邮集团邮票管理层长期实施的违规打折倾销都解决不了,大量库存邮票的销毁问题也是避而不谈。 至于引
   导便更不用说了,引导邮票市场向好需靠政策,邮票市场多年来无政策引导可及, 反而却成为了中邮集团邮票管理层竭泽而渔,想方设
   法圈钱的场地。 最典型的就是热门邮票发行伊始,先是截流货源,造成一时货源紧缺假象,肆意拉高价格,然后趁机大量放货,以套住
   一批又一批参与者为代价, 最终获取既得利益。试想,如此混乱不堪的集藏和投资市场,单靠新邮挤牙膏式的减量,不用说已锐减到最
   低为450万,就是再行减到250万又有多好的结果?  换汤不换药的招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94

帖子

35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3
发表于 2025-7-27 11: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始至终邮政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没有放在正道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0

主题

3930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560
发表于 2025-7-27 11: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综合施策,邮市病的重,既要猛药去苛,又要标本兼治,短期治标,要抓紧解决邮票预定乱象丛生的弊端和打折销售问题,建立新的符合新时代的新邮发行销售政策,学习人民银行纪念钞发行销售政策,邮票全部网上在线付款预约,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销售,公布各省市区预约邮票号段及个人预约邮票编号码,同时公布邮政留档保存邮票个品号段和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509

帖子

444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44
发表于 2025-7-27 14: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邮公司靠的是即拉又打,违规操作实施利益侵害。2024年热门小型张除封神演义一小型张外,他们截流了不少货源,等待
2025年春节过后价格有所上涨便伙同相关大户大量放货,这些小型张受大量放货冲击至今价格起不来。相比今年不久前发行
的书法篆书二小型张最终命运也会和2024年所发行的上述小型张差不多,别看书法篆书二小型张现在价格居高不下,但集邮
公司库存货很多难以销售出去。 等待还过几个月时间,集邮公司将会寻找机会出货,到那时, 就和2024年热门小型张一样,
受其出货大量货源冲击,价格便稀里哗啦跌下来,再次套住一批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2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6
发表于 2025-7-27 1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说到点子上了。泱泱大国发行几百万套纪特邮票都深幅打折,几十年参与邮票收藏和投资的人普遍长期亏损,网上邮人怨声载道、骂声一遍,真是悲哀!长期以来很多邮人提过许多中肯的建议,邮政不采纳,在邮票经营管理方面不走正道、不培育市场,只盯着集邮者的小口袋挖呀、抠呀,把个好端端的集邮市场搞得乌烟瘴气,跟中国男足和一年前的股市有得一拼。照此下去,要么停止纪特邮票的发行、国家取消邮票经营管理相关机构,要么对现有的经营管理层进行大规模有力度的洗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发表于 2025-7-27 15: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邮已经锐减到了450万应当说至少在向市场需求贴近----此言差也,据可靠消息,邮政2025年的新邮预订量只有100多万,发行450万不打折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

帖子

2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1
发表于 2025-7-27 15: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就是按新邮预订量只有100多万发行,邮票可能不打折了,邮政收入就会大幅减少。如果按450万发行,即使打5折,邮政捞的钱更多,何乐而不为,邮政不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065

帖子

31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53
发表于 2025-7-27 16: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13618038806 发表于 2025-7-27 15:46
新邮已经锐减到了450万应当说至少在向市场需求贴近----此言差也,据可靠消息,邮政2025年的新邮预订量只有 ...

个人认为这是两回事,新邮已经锐减到了450万应当说至少在向市场需求贴近这并没有错,贴近是靠近的意思。
比如说,市场大致需求量为200万,之前发行量为500万,接着又减少到了400万,这当然可以视为在向200万
靠近,这是一个广义,绝对没有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065

帖子

31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53
发表于 2025-7-27 16: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宇木村发表于 14 小时前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飞鹰说的非常正确,已经穷途末路的他们最后的盘剥,明年他们没有机会了。
这是宇木村邮友在我所发的贴子中跟贴发言的评论, 今年所发行的新邮并非可以靠扩充量来赢得市场, 即使是打5折也
很难圈到钱,为什么? 就如以上6楼邮友所言,据可靠消息,邮政2025年的新邮预订量只有100多万,即使现在新邮最低
发行量减少到450万,这多出300来万卖给谁去? 所以今年的新邮销售已穷途末路,照此下去,明年他们没机会了。新邮
出路并价价格问题,或者打折幅度多少,而是大都根本卖不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670

帖子

32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2
发表于 2025-7-27 17: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版式可以这样减量,这是因为大约有10万-20万左右的大版预定散户和大户,还有一些产品册和库存之类,会有大约15万大版消耗,对于16枚大版,12枚大版都会消耗180-240万套,但是对于单版式,只会消耗15万而已,这一下子相差就有165万到225万的消耗差距,单版式的年册和大版册的消耗量跟小型张一样,所以也有较大的减量空间。上半年可以比较的是篆书2小型张发行量470量,楚辞520万,这些都是单版的,所以还是减了不少。这个题材其实算中等热门,不算冷门,如果是野生动物之类,估计还会更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5-8-31 07:22 , Processed in 0.04282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