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0日,厦华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李永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电话专访时透露,经历过去两年“痛苦蜕变”,厦华已初步建立起适应平板电视竞争的全新内部管理体系。 华映入主开始“痛苦蜕变” 李永说,厦华1985年以来,以接外销的订单为主,一直是中国CRT(显像管)彩电出口的领头羊,在与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墨西哥、土耳其等国企业的竞争中也一路领先。而2003年以来,彩电业迅速向平板电视转型。平板上游资源都掌握在外资手上,中国原来积累了20年的CRT产业优势瞬间丧失。且平板电视上游屏价格就像“海鲜价”,库存5天、10天、20天的价格都不同,到30天可能就要去“晒鱼干”了。 “很多彩电企业一开始都跟不上这种节奏。”李永认为,华映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的“百年老店”,跟厦华“联姻”是中国平板电视产业上下游整合的第一例。 华映2006年收购厦华控股权后,要求厦华一年内把内部流程“扭转过来”。李永说,厦华原来的财务管理系统、报价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生产调度物料管理系统等,全部都转换过来了。最近,在美国最大电器零售商对彩电供应商的评分中,厦华名列前茅。而厦华完成这次“蜕变”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李永说,厦华已使用了20年的计算机系统要重新建立,“这很痛苦,而人总是会反弹的,一旦不适应新的系统就只能离开。因此体现效果需要一个过程,人员变动也很自然。” 以预测系统为例,原来厦华的流程是,海外部提供市场预测信息,制造部据此适当调整,然后下订单给屏供应商,到货后制造部组装成平板电视。由于预测不准确,往往产生大量库存,而面板价格波动很大。现在厦华加大客户端控制,将预测得准的列为VIP客户,按其三个月进度来下屏订单,使物料利用率提高10%。 “我们还没有大到可以与日韩企业正面相拼,只能集中兵力打差异化市场。”李永说,两三年前,厦华就看好澳大利亚市场,为此研发了高清数字电视一体机。“今年北京奥运会前,澳大利亚开播高清电视,我们的产品在当地一下子被抢购一空,当地商家还大量追加订单。” 遭遇“寒冬”暂缓使用新基地 作为国内首家打通上下游的平板电视生产企业,厦华已初尝上下游整合的甜头。今年上半年,液晶面板的价格虽然一度上涨,但厦华从大股东华映获得下半年可能跌价的预测信息,尽可能地把库存清掉,避免了产品跌价损失。 尽管最近一批“老臣子”相继离去,李永说,华映已从台湾地区派来了几十个部门主管,与厦华能适应新文化而留下来的主管组成了新管理团队。 目前,厦华“大公司接单的模型”已基本成型。厦华原计划今年迁到新工业区,与位于该区的华映液晶模组项目更好地衔接。不过,李永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厦华内部管理体系的调整又刚刚耗费了一些资源,新的生产基地尚未按期完工,无法按期使用新基地。 “我们会先把手头订单做好,扩张是下一步。”李永说,美国市场大尺寸液晶电视销量下降,而厦华的优势恰好就在大尺寸上,“大环境不好时首先要生存下来。”而吕镜松7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透露, 厦华电子(行情
股吧)今年将力争扭亏。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