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9|回复: 0

李扬:“唯命是从”的资本市场宁可不要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29474
发表于 2008-12-30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接受网易财经大型策划类栏目《100名经济学家会诊中国经济》对话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历史上罕见的,其中最大的进步是将“少数人制定计划,多数人去执行计划”的体制转变成“让多数人参与到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集13亿人之智慧形成了今天的成果。

对于经济发展,李扬认为政府出台政策应该注重理顺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李扬指出,“决策当局解决资本市场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把‘市场’办成‘市场’”,绝不能把资本市场打造成服从于行政命令、行政意志的运行机制。李扬指出,未来三十年,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后期,保就业仍然是政策的首选目标,但是高投资的发展模式未来很难持续。

以下是访谈全文:

少数人参与变为多数人参与经济活动是30年来最大进步

网易财经:李扬所长您好,您是如何评价改革开放30年的?

李扬: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不只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而且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三十年来中国解决了温饱、一部分人已经小康,这样一个历史成绩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在近代世界300年历史上都是很少的,所以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

如果说这30年内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发展了市场经济,让13亿人想问题,让13亿人去生产。改革开放30年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只有少数人想问题,少数人制定计划,多数人去执行计划。如果恰好这个计划制定得好,那就皆大欢喜,我们有幸,但多数情况下都是瞎指挥,所以造成了我们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波动非常大、国民经济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这30年里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让大家的智慧都充分展示、让大家的能力都充分运用、大家的思想都充分自由、放开的经济,所以,集13亿人之智慧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成果,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对于未来三十年,我们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有一套规划,要知道我们走向哪里,知道我们如何走向那里。

金融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

网易财经: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您怎么看?

李扬:中国金融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无到有”。30年前我们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而且中国人民银行是刚刚从财政部中分出来的。传统体制下,金融部门是不重要的,它顶多只是政府的出纳。但现在从对资源配置来说,金融部门是引导资源配置最主要的机制,从宏观调控来说,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最主要的部门之一,这个变化是天翻地覆的。金融的巨大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建立了一个在架构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体系、有了大致上种类齐全的金融机构,也有了架构基本完整的宏观调控体系。

当然也会有问题,比如在金融机构方面,我们究竟应该发展哪类机构?比如在银行和金融市场上发挥配置的作用方面,究竟更应该依赖哪个机制?它们怎么配合?还有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变化甚至新的危机?金融部门的调控如何能和财政部门的调控有机协调配合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一直存在。下一步恐怕是总结我们的经验,借鉴这次美国危机的教训,进一步完善我们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

资本市场要治根本 重在理顺体制

网易财经:中国资本市场如何解决自己结构失衡的问题吗?

李扬:中国资本市场本世纪以来经历了大涨大跌,股民们也大喜大悲。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市场的机体本身有没有问题;再一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采取什么政策。

老百姓有一句话“虚不受补”,如果人的身体很虚,你给他人参吃会把他搞死的。所以当大家都呼吁要采取措施时,要考虑这个市场是不是还有一些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存在,采取措施的话,有可能会掩盖问题甚至加重问题,为未来的增长造成障碍。现在宏观调控当局已经非常注意了这个问题,大概一年多来推出了很多措施,我希望投资者们关注这些措施,比如我们推出要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措施。当前投资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通过上市公司分红上来实现收入,为什么呢?是因为市场这套运行机制没有提供这样一个结果,现在要求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就是提供这个底,这是很大的制度建设。再比如发行制度的改革和会计制度都需要进行制度调整。

这里要强调,很多人说要对市场救市,都是基于一个很错误的理念,就是政府应当干预股市。这个错误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市场运行了好多年,股市价格一涨,马上就下去措施,甚至不惜用党报发文章的方式让它下去,不惜用行政手段把它打下去。如果始终沿着这条路走,这个市场永远不会成为市场永远是一个服从于行政命令、行政意志的运行机制,这不是我们要的东西,有这样的东西我们宁愿不要它。

所以决策当局解决资本市场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把“市场”办成“市场”,当这个市场机制基本正常之后,调控措施下去就能起到效果,现在下去之后是很难见效果,原因就在这里。回到前面那个比喻,药方和病人的体质要一致,先固本,然后我才能补啊。

任何措施都不能立竿见影 发消费券不可取

网易财经:中国政府为应对当下经济下滑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市场上的质疑声很多,您怎样看待?

李扬: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的恢复都要有一个过程,这有一个非常不可逾越的过程,就是存货的调整,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可能普通百姓不太了解,当生产从一种状况转向为另外一种状况时,通常先变动的是存货。现在我们的存货是什么状况呢?在物价比较高时大家都想买,买了囤在那里,以防它更高,但价格一跌了它就成负担了,比如矿砂。现在要恢复经济,首先要把这么大量的这种价格水平的矿砂先消耗掉,然后再买入比较低价格的矿砂来生产钢铁,这其中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两个季度、三个季度都是需要的,所以政策下去之后,可能两三个季度后才能产生我们见到的效果。这时候决策当局特别要冷静,看哪些是在合理调整过程之中的,它的效果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不能因为政策下去没有立刻见效,就加大政策力度,到时候累积起来都发挥效用的时候可能又过热了。所以对于政府的行动也应当有一些理解,不可能马上就怎么样。一切刺激经济的措施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在技术上是要有缓冲和库存的,决定了不可能立即见效。

对于有人提出发消费券来刺激经济,我不认为它是一个我们应当采取的主要政策。因为发消费券这种手段只是济贫的手段,这一定要清楚,各种各样的工具都有它的使用范围。在如今的冬天,有些地方受灾,有些领域、有些产业受打击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一些安定人心的济贫手段是必要的、合理的,但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手段用来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是肯定不行的,把生活包下来,但对生产没有什么刺激作用。说到根本还是要有投资、有就业、有生产、有收入创造,形成良性循环,发食品券消费是不行的,只能是济贫。

经济增长未必能带来就业 应把保就业放在政策首位

网易财经:对于未来经济增长您如何看待?

李扬: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滑,因此需要把经济拉回来。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才能解决,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所到来的诸多问题比如住房问题、医疗问题、保障问题等。因此需要让经济增长尽快恢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拉回到潜在增长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所谓的“又快又好”,“快”体现在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的水平。

眼下经济下滑的态势如果不能得到扭转,实现9%到10%的增长是有一定问题的,所以我们要采取很多措施。比如4万亿、国十条、金九条还有房地产的刺激政策等,而且都倾向于投资。投资本身就是GDP,因为从需求角度来刻划GDP,就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消费需求在稳步增长,出口需求有所下降,投资如果能够给予比较大力度的支持的话,投资需求会有所增长,这样的话,能使得经济增长率重回比较合适的水平。但接着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所谓产业链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就业问题。有一个概念要说清楚,增长未必能带来就业,或者说,未必能带来一个我们很愿意接受、很合适的我们满意的就业,这就是增长和就业有关联但是又不相同的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道理。

这几年来,我们对增长给予关注,投资下去之后增长就能实现,但对于就业给予的重视不够,所以当下以及未来的调控措施恐怕更应该把就业放在优先的位置上,有就业就会有增长,但有增长未必有就业。这个顺序应该理顺。

此次经济增长下降固然令人担忧,但更令人担忧的实际上是失业的问题。中国下一步还会有一些投资,我觉得应当把更多重点放在就业上。如果放在就业上,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农村金融的问题,对于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等等,就有了一个解决的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邮币卡互动网社区

GMT+8, 2024-11-16 03:15 , Processed in 0.0424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