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能够促进市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动力么? 历经十年的砥砺磨剑,中国创业板终于指日可待。中国证券市场的最高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CSRC)在3月底公布了在创业板上市的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将于5月1日起生效。有关审计委员会和保荐人的规定也已出台。 该板块是为高成长型的、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且急需融资的创业公司专门设立的。这项举措受到了风险投资人士的广泛欢迎。但是,也有一些投资者担心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将具有高风险。同时,由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创业板面临困境,他们对中国创业板的发展前景也表示怀疑。但是,在创业板启动前至少有一点很明确:等待上市的企业为数众多。 支持者,比如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认为,“随着创业板的启动,资本市场将会进一步发挥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从而推动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动力。”他还表示,现在是推出创业板的良好时机。随着四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和产业促进计划的出台,再加上上证综指逐步攀升到2300点以上,投资者的信心正在恢复。” 德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DT Capital Management)是总部设在上海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公司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田立新(Joe Tian)也认为现在是推出创业板的好时机,并指出在创业板上市的需求很旺盛。“上市融资或是在股市退出的需求日积月累,已经大到让决策者无法忽视的程度了。创业板的推出当然是一件好事。投资需要退出机制。退出渠道越多,回报就越好,投资也就越能实现价值。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田还表示,对纯美元基金而言,创业板目前还不能让他们直接获益。 迫不及待的企业 《办法》规定了股票发行人的条件: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发行人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创业板还将为投资人设定风险容忍度标准。近期还将颁布有关实施细则,具体包括上市申请文件和招股说明书指引等。 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国内公司数量似乎很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一期央视节目中表示,“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直接融资不够发达,累积了大批达到要求的企业,这是我们创业板发展的独特优势。即使按照目前创业板严格的盈利标准,我们有少则三五千家,多则上万家的备选企业。” 据本地媒体报道,深圳官员称仅深圳市就有1100家企业基本达到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其中有100家企业已经开始改制上市的实质性操作,并有35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与此同时,湖南省大约有100家企业希望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其中50家已经与证券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江苏省有130家企业接受了上市辅导。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透露说,公司已经储备了100多家创业板上市资源,他推测全国等待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至少有1000多家。 创业板能否帮助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张斐,一家香港基金公司驻上海的投资经理,认为回答是肯定的,至少对部分企业而言是如此。“银行不肯放贷给中小企业;私募筹集的资金又不够。地下借贷是非法的。因此,他们只能去创业板融资。但是,鉴于创业板的容量有限,并不是每一家急需资金的企业都能在该板块成功上市。”与此同时,他表示,创业板的推出还为投资渠道有限的国内投资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 但是,创业板不可能解决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四月中旬举行的博螯中国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创业板的推出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说:“但是中小企业如果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达到提升自己、优化资源,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而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进入市场,将起到很大的示范效应。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能仅仅看有多少企业上市融多少钱,而要看它的带动效应。” “过山车”的风险 尽管创业板的推出在风险投资行业引起了明显的兴奋情绪,然而,一些市场投资者和观察人士仍然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中国的股市就象是过山车:在高速中颠簸前行,然后一落千丈。平均来看,投资者的回报少得可怜,”基金经理张斐说道,“大多数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将非常平庸,而且他们已经在一级市场上获得溢价。我认为这些公司在短期内对投资者有投资价值,但是我对其长期的投资价值并不确定。” “事实可能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理想,”张提醒道,“对主板的监管还不太健全。而鉴于上市公司的高风险特性,创业板实际上将对监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小型的高风险企业需要更强、更严格的监管。在信息披露和内部交易管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连主板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创业板又能如何呢?”当然,他指出,中国股市的成熟和完善需要时间,创业板也是如此。 水皮先生是《华夏时报》的总编辑和知名金融评论员,他在媒体上提出,主板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发行制度,二是对非流通股的处理办法。他认为如果在创业板推出之前能将上述两大问题解决,那么结果可能会更好。上海复旦大学的金融业研究员陆志明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坦率地讲,我认为提高主板上市公司的质量并提高主板监管能力更为重要。否则的话,创业板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超级投机市场,它将难以给高科技创业公司的投资带来真正的价值。” 到2008年底,全球约有12家创业板关闭,部分留存的创业板仍在苦苦挣扎。例如,香港创业板已形同鸡肋,近几年只吸引了少数公司前来上市。 陆志明认为,主板的首要问题是有关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对投资者利益保护不充分。他指出,“部分公司做假帐的主要原因在于处罚力度太小。在当前的环境下,监管部门必须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手段。”陆认为,最好的创业板是美国的纳斯达克。而很多其他国家的创业板都失败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无法控制上市公司的质量或是投资者的投机行为。” 德同投资的田立新对此并不认同:“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相比,我们更加看好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的质量。我们在投资企业之前,首先看的是管理团队的质量。如果他们能在公司上市之前就有出色的业绩,那又怎么会在上市后突然开始走下坡路呢?如果团队未能达到标准,我们为什么要去投资他们呢?我们一般是按上市公司的标准来对他们进行评估的。所以,至少对人这个问题,我们是充满信心的。但是,创业公司最终是否真地会成为象微软或谷歌这样的行业巨擘?这种可能性可不是100%的。” 高风险高回报? 另一方面,田指出此种高增长的公司将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机会。“如果你观察多数创业公司的发展模式,你会发现一开始是缓慢的上升,然后急剧上升,接着是爆炸式增长,最后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如果上市募集资金可以帮助公司进入爆炸式发展阶段,他认为,企业家、股东、投资人及风险投资者都将获益。当然,创业型公司也很容易失败。田承认,“在市场、技术或宏观环境方面总是会有风险的。但是,创业板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板块。” 不仅如此,民营中小企业是整个经济当中最活跃、最努力以及最具创新力的板块,田指出:“决策者充分意识到中小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却几乎没有什么政策扶持。而创业板正可以带动社会其他资源给予他们支持。” 更高的监管要求 程坚是上海的一位投资经理,他指出,监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质量以及发展潜力。在前述的采访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巴曙松强调说,最重要的是适当区分同样位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两者之间的定位。另一方面,他指出,证监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保荐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还有一项能够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对退市机制的管理。武汉科技大学的董登新教授认为,高风险意味着失败率较高,因此退市比例也应较高。创业板需要设立严格的退市标准,而且要予以严格的执行。 独立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评论家谢国忠,在对创业板的分析中认为,从融资角度,为了避免创业板成为以融资为目的的圈钱乐园,应该加强进出机制的设计。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进入和保持交易资格都很容易,但是退出机制却很不健全。“创业板追根溯源,与以IT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美国的纳斯达克交易系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以微软、苹果、谷歌等为代表的相关公司,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在风投和直投的帮助下,投资者享有长期投资的盈利价值。这一潮流的关键和根本在于科技创新。” 那么为什么日本和德国的创业板没有取得同样的成功呢?谢问道。他认为答案在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以那些百年老企业和大公司为主导,在这样的经济秩序下,小企业不大可能自由成长,宏观环境又缺乏支持。所以,问题在于:在多大程度上一个社会能够容忍一家私人小企业的蓬勃发展?谢国忠认为,很多国家都和日本德国拥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传统。 德同投资的田立新认为,最终,用一句中国俗语来说,创业板要“摸着石头过河”:你肯定可以过去,而且也是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