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革命导致金融中心形成必要条件,中国政区间强烈竞争也会改变金融中心形成的充分条件 在《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得批复之后,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近期表示,深圳将在9个方面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包括在深圳设立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在深圳设立本外币债券市场,大力发展期货交易,整合规范发展各类产权市场。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早已不是个新鲜话题。近年来,国内各经济中心城市争建金融中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式确立为一项国家战略以来,国内旋即拉开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序幕。中国加入WTO以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天津、重庆、武汉、济南、广州等城市相继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设想,并逐步成为近几年国内主要经济城市开展竞争的一个突出现象。连东北地区也借机悄然启动金融发展战略。目前除沈阳之外,还有哈尔滨、长春两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大连,这四个引人注目的城市,在“谁将是东北金融中心”的问题上,正在进行一番激烈的争夺。但“金融中心”要是遍地开花,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中心”? 金融中心,顾名思义就是金融机构扎堆的地方。金融机构之所以扎堆,和其他产业的企业扎堆不一样,其他产业企业扎堆是因为分工细化形成上下游配套企业,最后导致成本降低,从而达到产业积聚后的规模效应。金融机构扎堆不是因为分工细化降低成本的结果,而是因为行业特殊性的要求。金融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涉及到大量的货币和票据等有价证券的换手。这些资产在运输过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想象一下,用以交割的百万美元或者不记名票据,在路上被抢了或者偷了,银行老总还不要上吊啊!因此,金融机构扎堆一条街或者一个区,彼此门对门,这能省多少保镖钱啊?金融机构扎堆的积聚效应,首先体现在省了大把保镖钱。其次是金融机构业务开展,需要信息灵通。罗斯柴尔德当年之所以在英国债市大捞一票,就因为首先听到拿破仑输掉滑铁卢战役的消息。咖啡馆的流言蜚语,有时能变成银子,这只能在金融市场才能发生。金融机构扎堆,有利于信息的充分交流。所以金融业才会,也必须会有一个“中心”。 今天,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电子汇款、票据交割,几根手指敲打键盘的事情。打听消息根本不用在咖啡馆餐厅竖耳朵,大量信息让你躲避都来不及,现在问题已经不是资讯是否灵通,而是过于灵通!所以,以前是客户上门找金融企业,今后是金融企业上门找客户!从这个角度看,金融中心遍地开花,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但金融中心的形成,还要有另外两个条件:资本管制的宽松和法治健全。要是外汇管制层出不穷、金融企业领个经营牌照都不行、市场发个股票或者债券都得中央机构点头,别说金融中心了,就连金融市场或者企业都看不到!金融行业是信用为本的行业,甲企业欠了乙银行的钱,银行要是打起官司来,因为甲企业的老总是当地市长小舅子,银行只好干瞪眼,这样下去,生意谁也不敢做大。金融中心云云,自然提也休提。 不过目前全国金融中心“大跃进”,也许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因为政区间的竞争,自然导致产权保护和司法公正。因为你胡来,我到别地方去,你搞金融中心,最后是笑话!地方司法公正,也许最后不求自得。但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间为金融中心的竞争,可能对目前的金融管制政策进行逐步的突破,深圳有试点政策,为何我这里没有?上海容许搞开放,难道我这里不行?上面我们没人,难道对下面我不会放开么?上面没人,难道我就不会“跑部前进”吗?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中国的制度变革,都是地方上零星起火、最终燎原全国的诱迁性制度变革。土地制度如此,金融制度想必未来也是如此——因为有强烈的产业需求! 互联网革命导致金融中心形成必要条件,中国政区间强烈竞争也会改变金融中心形成的充分条件。中国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事实,使得金融服务的需求特别旺盛。这些条件下,以后中国金融中心遍地开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