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开金融会议,各路俊杰畅所欲言。其中一个颇能引起p民兴奋,义和人士血脉贲张的言论是"经过十到十五年的运营,人民币有望成为一个和日元、美元、英镑、欧元,可以在国际市场相抗衡的国际货币。"
所谓国际货币,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一般指的是这几项内容:国际贸易结算的计价货币,国际贸易结算的清偿货币,各国央行乐于持有的国际储备货币。如果一个货币满足上述的三个或一个功能,称之为国际货币。那么,作为国际货币究竟有何好处?从经济角度看,好处很小,很有限。至于政治上军事上或啥文化上的好处,非本人所能论断。但是经济上,绝非如妄人们想象出来的那么多好处。最大的一项,大约是铸币收入。美联储的铸币收入在2008年危机前差不多是每年400亿美元。这400亿美元归结为国际持有者所贡献的部分,估计不足100亿美元每年。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大约”是二战以后完全确立起来。自1800年,美国大约人均GDP为800美元(1995年美元购买力)。200年,平均每年的人均GDP增长2%,200年一共增长50倍,今天是40000美元人均GDP。每年2%的真实GDP增长速度,70%来源于技术进步,30%来源于资本积累,也就是更多的机器设备。 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人均收入已经决定性的超越了大英帝国,加上人口是大英帝国的6倍,其货币美元的影响力自然非同一般。 由此,我的见解: 1,某种货币是否在国际贸易里被人需要,是否容易被别国作为储备或者价值储藏之手段,本质上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交易的规模大小。经济繁荣与否,是决定货币影响力大小的跟本。货币成为所谓国际货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非“运营”出来的。这要到了戏子手里,还变成“包装”出来的呢! 2,真正该“运营”的事情是,谋划制度建设,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廉洁高效的行政,促进协调富于弹性的劳动市场,促进金融体系的谨慎经营,促进市场的竞争,促进金融创新,加强社保建设。。。。任何能想到的问题,都比“运营”人民币,使之国际化重要! 3,1800-1950年,美国的美元没成为国际货币的时候,美国的人均GDP增加了20倍,由800美元上升到16000美元(1995年美元购买力)。大清帝国加上混乱的民国,在此期间人均GDP从1800年的600美元下降到1950年的430美元。 4,小富即安,小富即骄。老祖宗或者民间的智慧都懂得,勤劳,智慧,勇敢是造就幸福生活的良好品质。最多我们再加上想象力。去“运营”,去努着劲当啥国际货币,舍本逐末矣。 5,加强金融建设,加强金融创新,为经济活动服务,这是多么质朴的真理。比如,你要研究,当人民币与美元的波动幅度加大的环境下,需要哪些金融工具帮助进出口商们锁定风险。你要研究的是如何完善银行对进出口商的信贷服务。至于国内经济事务,那更是千丝万缕,件件桩桩,都有助于民众的福利提高,都能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只有国际货币这个虚名,达不到这个目的。 6,乔丹,空中飞人,飞身上篮,何等漂亮,。俏皮的他还吐着舌头,估计是散热吧。鼓吹“运营”而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人,基本上是不学乔丹如何上篮,只学乔丹怎么吐舌头。 如果中国经济自今年以后的15年,人均GDP每年增长7%,美国每年增长2%,那么202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美国相等。自然那时候,人民币成为具有巨大国际影响的货币,自不待言。问题是,你他妈的怎么保持7%的人均GDP20年?要有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有继续改革和开放的勇气。吹牛管P用啊?!
附注:所有认真学过经济学尤其是经济增长教程的同学,都知道一个共识。长期内,货币政策不影响经济增长。妄人们总是胡扯金融阴谋、国际货币之类的似是而非的东西,真令人气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