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月19日讯 尽管历经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今日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这家创立于1880年的世界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生产和供应商,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而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结局。
资不抵债 无奈申请破产保护
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柯达由此在1月初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2011年,柯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当年股价跌幅超过80%,最新报0.66美元。这是正在变卖资产求生的柯达遭遇的最新打击。柯达表示,由于公司面临着流动性挑战,并不能保证在未来6个月的期限内能够达到纽交所的上市标准。
而在其今日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处于严重的资不抵债的状况。
“董事会的成员和整个管理层一致相信,为了柯达的未来,这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也是正确的一步。”董事长和CEO安东尼奥·佩雷兹( Antonio M. Perez )在声明里说道。
柯达称,该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破产法第11章,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申请业务重组。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柯达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柯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ntonio M. Perez表示,“柯达正采取激进措施来完成企业的重组。同时,我们已建立了我们的数字业务,并已成功退出一些传统领域。我们关闭了13家制造厂,130个加工实验室,从2003年以来裁员总计4.7万人。我们必须进一步改革我们的成本结构并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我们期待着与我们的股东一道将柯达转变成一个高效、世界级的数字影像与原材料科技公司。”
Perez表示,“在充分考虑到申请第十一章破产保持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后,董事会以及所有资深管理人员均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步骤,是柯达走向未来的正确道路。我们的目标是让股东利益最大化,让我们的雇员、退休人员、债权人以及养老金受托人利益最大化。我们还将考虑我们最宝贵的客户的利益。”
“第十一章破产保护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优化我们的两大技术资产。其一是我们的数字捕获专利,这一技术可广泛用于移动与其它消费者电子设备来捕捉数字影像,自2003年以来,这些专利给柯达带来30亿美元的授权营收;第二个是我们打印与沉积技术,这些技术在我们发展数字业务时给了我们很大的竞争优势。”
Mr. Perez最后表示,“董事会成员、资深管理人员以及我本人希望向我们努力工作的员工表示谢意。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努力与忠诚。柯达是合作与创新文化的典范。我们的雇员是这一文化的化身,对于我们未来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
获花旗9.5亿美元贷款 预计2013年完成资产重组
此外,柯达还已从花旗集团获得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为18个月,用于改善流动性以及运营资本。贷款额度还需要获得法庭批准并有一些前提条件。该公司相信,在破产期间,公司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公司将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
柯达预计将继续支付员工薪水和福利,并维持消费者的服务项目。柯达在海外的子公司不受破产保护条款约束,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未偿债务。柯达及其在美国子公司承诺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破产后欠下债务。
柯达预计在2013年完成在美国业务的资产重组。
柯达将向破产法庭提供每月运营报告,要同时在柯达网站投资者关系页面发布。该公司还将继续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季度与年度财务报告,并同时在柯达网站上的投资关系页面发布。
图:柯达的业绩和股价表现(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战略失误 胶片巨头被数码时代淘汰
作为曾经的摄影业巨头,柯达由于担心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使其逐渐被数字化潮流淘汰,自1997年起再也没有年度盈利。该公司去年曾警告称,除非以发行新债券或出售专利的方式筹到5亿美元,否则很难熬过2012年。
然而,在数码大潮的冲击下,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已经走到了英雄末路。“柯达之所以面临现在的处境,主要是由于其未在市场发展改变时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柯达本月10日对业务结构进行了重组,将其业务部门从三个减少至两个,重组后的两个部门分别是商业部和消费者部。他们将吸收该公司胶卷部门的部分业务,同时还将大力发展新的打印技术,以期实现自救。
柯达在声明中宣布这一重组计划已于1月1日正式生效,并称重组会为其节省资金,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
有着130多年历史的柯达成立于1880年,是胶卷的研发者并生产出第一台为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柯达作为感光行业的王牌品牌,曾经创造出一系列的辉煌成绩。在胶卷时代,柯达曾是绝对王者,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最鼎盛时期拥有全球超过14.5万名员工,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谷歌。